六、烫伤

中轻度烧烫伤为临床常见病,唐师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烫伤部位以头面部为主的,重在清热解毒;以下肢部位为主的,重在清热利湿消肿;年老阴虚患者,或烧烫伤面积较大,渗出液较多而伤阴耗液者,重在清热护阴。

内治法:

(一)热邪炽盛型:多见于烧伤初起,邪热炽盛,部位以头面、胸腹为主,烧伤面积较大且,或伴有创面感染,脓腐较多,舌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脉弦滑数,证属火热炽盛。治拟凉血清热解毒为主,方选犀解地黄汤合黄连角毒汤加减。常用药物:生地30g 赤芍9g 丹皮9g 金银花9g 连翘9g 黄连9g 黄芩9g 生山栀9g 蒲公英30g 大黄9g 虎杖15g 生甘草3g。

(二)湿热下注型:烫伤部位多以下肢为主。烫伤深度以浅度为主有较大水泡,伴有感染,肿胀疼痛,脓性分泌液,舌苔薄黄腻,舌尖红,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蕴阻染毒。治以清热利湿消肿为法,方选萆薢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药物;苍术12g 黄柏9g 牛膝9g 萆薢9g 生米仁12g 银花9g 连翘9g 防己9g 赤茯苓9g 泽泻9g 大黄9g 生甘草3g。

(三)阴虚内热型:多见于老年,素体阴虚患者,烧伤面积较大,多在烧伤3-5天,热邪内传,耗伤阴津,舌苔光或剥,舌质红脉细数。证属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生津,方选银花甘草汤、增液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药物:大生地18g 玄参9g 黄精12g 麦冬9g 金银花9g 连翘9g 天花粉15g 黄芩9g 生甘草3g 芦根1cm。

外治法:

暴露疗法:以清凉乳化油外搽,一日6~8次,保持创面湿润,具清凉消炎止痛的作用。最适宜用于头面部、手部Ⅰ°~浅Ⅱ°度病例。5~10月气温较高,胸腹四肢部亦可采用。若有较重感染,创面脓腐不清者,可加用10%九发丹于药液中,摇匀后涂搽。

包扎法:以红油膏纱布盖贴面,外用消毒纱布并包扎。适于气温较低的季节及胸腹部不便外露的部位。对深Ⅱ°~Ⅲ°病例,需加用八二丹或九一丹于创面,以助提脓祛腐。

典型病例

吴×,男,25岁。患者因炒菜不慎,油锅着火,烧着汗衫背心,引起面颊、颈项、胸背、两臂、手部较大面积烧灼伤,其中Ⅰ°3%,浅Ⅱ°10%,深Ⅱ°2%。头面部灼伤红褐肿痛,胸背臂部大小水泡较多,创面疼痛甚剧,颈项腋部泡皮脱落,基底部显露红白相间,并有糜烂混浊渗液,舌苔薄腻,舌尖红,脉滑数。证属火燎肌肤,热毒外侵头面,治以清热解毒为先。内服:生地15g 金银花9g 连翘9g 丹皮9g 野菊花9g 黄芩9g 黄连6g 生山栀9g 紫花地丁30g 半枝莲30g 生大黄6g(后下) 生甘草3g。外用清凉乳化油搽擦,1日4~6次,创面有脓腐及混浊渗液处,加用九一丹。3~5天后,红肿消退,水泡平塌,创面部分结痂,感染处脓腐已脱清,创面基底部呈红润面。7~10天后,浅Ⅱ°创面已基本治愈,新皮红润。颈、腋处深Ⅱ°创面于2周治愈。

张×,女,58岁。患者因工作不慎两下肢被沸水及蒸气烫伤,红肿剧痛,大小水泡多见,部分包壁脱落,露出潮红基底部,烫伤面积25%,其中Ⅰ°10%,浅Ⅱ°15%。经急诊清创处理后,立即外搽清凉乳化油,10分钟后疼痛减轻,舌苔黄腻,舌尖红,脉滑数。症属邪热外侵,蕴阻肌肤,治以清热利湿消肿。内服:苍术12g 黄柏9g 金银花9g 连翘9g 赤茯苓15g 野赤豆12g 生米仁12g 牛膝9g 萆薢12g 虎杖15g 生甘草3g。7天后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部分泡壁平塌,部分泡壁脱落,显露潮红创面,由于创面较大,渗液较多,舌苔由薄黄转光红,脉细数。邪热外侵,耗损津液,治以清热利湿.养阴生津。内服:生地18g 玄参18g 黄精12g 天花粉18g 黄芩9g 金银花9g 黄柏9g 赤茯苓12g 野赤豆12g 牛膝9g 虎杖15g 生甘草3g 外治继续以清凉乳化油外搽,保持创面湿润。10天后创面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