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平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出处:《中医杂志》1989年第1期30-32页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性腺功能衰退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对此,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法则,运用清心平肝进行治疗,取得了显着疗效。并进行了性激素、尿儿茶酚胺及植物神经功能等测定,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现总结如下。

治疗方法

1.清心平肝汤基本药物组成: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薇9克,丹参9克,龙骨15克,枣仁9克。

2.分组:分三组进行观察。汤药组:72例,服用清心平肝汤(本组病人就诊时,上方尚未做成片剂,故用汤药);药片组:71例,服一号片(为清心平肝汤组成的片剂);对照组71例,服二号片(为淀粉片)。后两组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即其中单数者为药片组,双数者为对照组。

3.服药方法与疗程:汤药每日一剂,煎服2次:药片(一号片和二号片)每日三次,每次6片吞服。连续服药一个月为一疗程。本文患者服药疗程从1周到4个月不等,平均1.5月。

临床疗效统计

本组214例,随访到160例,其中有16例服药不到一个疗程,不列入统计范围。对144例的随访结果表明,汤药组疗效最佳,药片组次之(其药物含量以一日量计算为汤药的1/2),对照组较差。汤药组及药片组分别与对照组疗效相比,经统计学检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汤药组与药片组的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各组随访疗效:

汤药组共46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药片组共61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3%;对照组共37例,显效7例,有效5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8.6%。

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其发病不但有生理因素,而且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许多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就会频繁发作,而且有部分病人在其开始发病时常有家庭、生活或工作等因素引起情志不快紧张等诱因。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心肝两脏在调节精神情志中起着主要作用。心属火,肝属木,火木之性皆易升发,汗为心液,心火内灼、迫液外泄,肝火上炎,故烘热汗出,且以上半身为主。心悸心慌、心烦易怒、失眠均为心肝火旺,扰乱神明所致。因此,导致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心慌、失眠的病因病理是心肝火旺。针对这一病机及根据中医辨证,我们从心肝论治,以清心平肝为法,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年龄看,处于肾气虚衰的阶段,故其发病与肾虚有关。且心肝肾三脏互相关联,关系密切。心肾水火既济,肝肾乙癸同源。因此心肝火旺与肾虚有关系,我们不治肾而从心肝论治,并非舍本逐末。因为肾虚虽是本,但这是生理现象,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只能推迟;心肝火旺虽为标,但为病理现象。因此,病本虽在肾虚,但治疗并不一定在肾,而应重在心肝,调整机体阴阳,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清心平肝法旨意亦在此。

36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T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随着临床症状的消失或好转,血清FSH、LH及E2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唯有T在治疗后较前明显降低。这提示,血清FSH、LH升高、E2降低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个标志,但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及症状的出现、消失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并不否定它是引起发病的生理基础。

睾酮(T)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有意义的提示:作为雌性激素,精神科医生用它来治疗忧郁症,这说明其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睾酮升高是否引起中枢兴奋过度,而使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烘热、汗出、烦燥等一系列的症状,清心平肝法的作用机理之一是否是降低了T水平,这些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24小时尿儿茶酚胺的含量反映了外周肾上腺能神经原的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其外周儿茶酚胺深度增加。一般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本文说明,以烘热、汗出为主症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共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与更年期健康人比有增高的倾向。6例患者经治疗后,随着临床证状的改善。其中4例尿中儿茶酚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提示清心平肝能改善外周交感神经功能活动。10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治疗恢复正常也支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