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0、吴××,女,60岁,1996年7月10日初诊

有胆石症病史8年,曾经B超、胆囊造影诊为多发性胆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差,平素右胁隐隐作痛,脘部饱胀不适,服“消导药”后稍缓解,劳累或饮食不慎即感胁痛脘胀加重,伴烦躁头晕,神疲,食欲不振,口干唇燥,大便不畅,小便色黄,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阴不足,胆失疏泄,治宜养阴柔肝利胆,予柔肝煎加减,生地12g 熟地12g 何首乌15g 枸杞15g 茵陈12g 虎杖12g 白术10g 生山楂10g 佛手8g

绿萼梅6g。服药7剂后,胁疼脘胀大减,余症亦好转,大便调畅,上方加白芍、山茱萸肉(各)9g。服1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坚持服上方调治半年余,病情未再复发,B超提示结石明显减少,胆囊收缩功能尚可。

按: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胆石病随着病程延长,年龄增高,气阴不足者尤为多见。治疗上不宜贸然排石,攻下通腑尤当慎用。其例年事已高,不任大黄等苦寒之品克伐,故以养阴柔肝为先,微调气机,稍佐润下,即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