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疝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①指一种剧烈之腹痛,由内脏虚寒,复感寒邪(或风寒)而发病。《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诸病源候论》卷二:“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治以温经散寒为大法,兼以活络通下。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方治疗;亦可以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为末,酒调服。

②指阴囊硬结、肿痛。由寒邪袭于厥阴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如寒气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温经汤、神应丁香楝实丸等方;寒邪盛,用医林四神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选方》十补丸等。

③七疝之总称。《医学纲目》卷三:“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参见疝、阴疝条。

④指厥疝。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