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毒蛇咬伤

1.辨证分清风火毒

(1)风毒:风属阳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毒的吸收速度较快,但潜伏期较长,发展快。局部伤口轻度疼痛,有麻木感,伤口流血不多,患肢无明显肿胀。全身症状为头晕、嗜睡、肌肉关节疼痛、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重者可面部失去表情、不能言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吐白沫、血压下降、瞳孔放大、抽搐等。

(2)火毒:火为阳邪,其性上炎,易耗阴劫液,生风动血,迫血妄行。火毒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局部疼痛如刀割,伤口出血或流血不止,患肢肿胀向上发展,皮下出血,瘀斑、血疱、溃烂。全身症状为寒战、发热、全身肌肉疼痛、尿呈酱黄色、尿血、尿少、尿闭。

(3)风火毒:局部创口疼痛或麻木,患肢肿胀,伤口出血,周围有水疱、血疱。全身症状为轻者头昏、眼花、关节疼痛、轻度发热;重者眼睑下垂、复视、目花或失明、胸闷、吞咽困难、张口不利、咽痛、项强、尿呈酱油色、尿少、尿闭、气短、呼吸困难、烦躁、昏迷等。

2.治则为清热解毒,通腑利尿

蝮蛇蛇毒为风火毒,但以火毒为主,故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枝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有较好的抗蛇毒作用。陆师在治疗蛇伤时很强调通利二便。处方以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扁蓄草、车前草、半枝莲、生大黄(后下)、芒硝粉(烊冲)、七叶一枝花、生甘草。外敷药可在伤口周围肿胀处,用新鲜蒲公英或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如局部组织坏死、溃烂或指(趾)骨坏死者用二宝丹或九一丹,加红油膏外敷,待死骨分离脱落后在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收口。

3. 中毒程度与预后判断

对早期蛇伤的患者,先要确定是毒蛇咬伤还是无毒蛇咬伤,牙痕是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毒蛇咬伤常有两个牙痕。在确诊为毒蛇咬伤后,要对其中毒程度和预后作出初步估计,针对中毒轻重及时治疗。

(1)被咬伤季节:6~9月份蛇伤病人一般中毒较重,因上海郊区6-9 月晨晚气温在摄氏18-30度之间,最适宜毒蛇活动,排毒量亦最多,因此蛇伤病人亦多, 伤亦严重。

(2)毒蛇大小:同类毒蛇中,蛇体大者排毒量多。

(3)蛇咬情况:如毒蛇处于激怒状态,或凶猛地咬着不放,历时较久,其排毒量必多,中毒症状就严重。被毒蛇“碰击式”地咬一下,历时短,排毒量则少,中毒亦轻。

(4)毒蛇咬伤频率:当一条毒蛇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咬伤几个人时,往往第一个被咬伤的中毒程度严重,而后咬伤者中毒一般较轻。

(5)被咬次数:凡一次连续被咬两口或两口以上者,中毒程度多严重。

(6)病人的不同:小孩、老人、孕妇及内脏患有器质性疾病者,特别是心、肺、肾、肝器质性疾病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易发生休克、心衰、呼衰、肾衰等。

(7)咬伤后就地处理情况:咬伤后如能立即在咬伤上方进行结扎,或进行局部伤口冲洗、排毒等处理,一般中毒程度轻;如咬后未作结扎处理,尤其惊惶奔走,加速了毒液在血液循环中扩散,这类患者中毒严重。如咬伤局部有小血管破裂者,毒液可由血循环散布,其速度更快,中毒亦重。

(8)咬伤部位:咬伤在头面部、胸背部较四肢部为重。因为这些部位离心脏较近,又不能作结扎处理以阻止毒液吸收。

(9)临床表现:出现危重型症状预后不佳。病变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烦躁、高热等说明病情恶化,出现越早越凶险,预后愈差。如24小时内出现血压明显波动,常是中毒性休克的先兆。呼吸衰竭往往出现在病程的第3~4天,出现愈早,病情越严重。病程2~3天,可出现少尿,如处理不当,将产生肾功能衰竭,肿胀迅速发展并伴有皮下瘀斑者往往病情严重。血红蛋白尿一般出现在咬伤后12~24小时,个别可在咬伤后5小时出现,出现血红蛋白尿愈早,病情越严重。

(10)肝功能检查:重型及危重型病人的SGPT均见增高,其它肝功能项目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