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205例的体会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5):38~40

摘要:体会

1.清热解毒、通腑利尿法的应用:蝮蛇蛇毒为混合毒,但以血循毒为主。祖国医学称为“风火两毒”,以火毒为主,故治疗也以清热解毒为主。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枝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都有抗蛇毒作用,用于临床有很好疗效。祖国医学在治疗蛇伤时还很强调通利二便,早有“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之说,这一论点是很有临床意义的,有人用碘标记蛇毒来研究,认为早期自尿排泄的放射性物质仍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以后逐渐变为游离碘化物,这项研究提示早期部分蛇毒自肾排泄,因此早期使用利尿药物,能加速毒液通过小便排泄,减轻中毒程度,同时由于保持了小便通畅,可防止肾功能损害,所以清热解毒、通腑利尿作为治疗蝮蛇咬伤的基本法则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2.人参的应用:我们在抢救蝮蛇咬伤引起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病人时,有时虽采用了西药呼吸兴奋剂、强心甙类药物和升压药等,但未能奏效,加用了别直参6~9g煎服后,病情就渐趋好转。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治疗严重蛇伤病人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要大,氢化可的松一天量为200~400mg,地塞米松一天量为25~30mg,对被判断为中毒严重的病人,尽管早期中毒症状还不明显,亦应大剂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病情发展。动物实验证明,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对蝮蛇蛇毒耐受量显著下降,这时如补充外源性的皮质激素,不仅能恢复正常耐受性,而且在一定剂量下,还能进一步提高动物对蛇毒耐受性,严重中毒者垂危时,肾上腺皮质机能耗竭,是蛇毒中毒致死的辅因,蛇毒中毒致死的动物,肾上腺皮质有出血、充血及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上实验,为临床救治蛇伤中毒时应用大剂量激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蛇毒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因素是阻断外周神经的传导,使呼吸肌麻痹,故呼吸兴奋剂的应用,要掌握“早用”和“适量”。“早用”是指当病人有呼吸困难时,尽快采用可拉明0.25~0.5g/次或洛贝林3~6mg/次,每隔半小时~2小时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增加供氧量。必要时以洛贝林3~6mg、回苏林8~16mg,加入高渗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适量”是指用量不宜过大。这对改善呼吸是有利的。如病人已进入呼吸衰竭后期,呼吸表浅或不规则,这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往往无效,如用量过大,可增加氧消耗,导致呼吸中枢因兴奋过度而转入抑制,亦可引起烦躁、惊厥,而更加重呼吸困难。

5.升压药的应用:蝮蛇咬伤引起的休g 为低血浆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早期,由于未影响到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经纠正血容量,休克即可终止,可用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快速滴注,1~2小时内输完,必要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可用1000~1500ml。至于升压药在早期尽可能不用,但经纠正血容量及酸中毒,休克未终止者,可酌情配合升压药物的应用。在选择升压药时,必须考虑到蛇毒对心肌和肾脏的毒性较大,因此,凡对心肌有损害和减少肾血流量的药物,如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等不宜使用。如病人呈面色潮红,四肢潮润,脉大无力,血压低时,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型,即以阿拉明20~1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另方面以中药生脉散益气养阴,鼓动心气。如病人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末梢紫绀,毛细血管充盈不良,脉差小,血压低时,中医辨证为亡阳型。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并急投中药参附汤回阳救逆。

6.局部的处理:毒蛇咬伤后,在伤口上端进行结扎是重要急救措施之一,可阻止毒液吸收,但结扎不宜过紧,只要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液回流即可,结扎时间,每隔20~30分钟放松1~2分钟,如结扎过紧,时间过长,使局部血循环障碍,再加上创口感染,常引起指(趾)骨坏死。在我们治疗病例中发生指(趾)坏死者有十余例。如一旦发生指(趾)骨坏死,不要轻易做截指手术,只需用中药外敷,可使死骨分离脱落而愈合,一般不影响伤指功能。关于局部扩创问题,用刀在两牙痕上循经直开,既有利排毒,且不易损伤血管,切开深度达皮下即可。对肢体高度肿胀者可选用八邪穴或八风穴针刺排毒。如果在肿胀肢体作过多过深切开排毒,有增加感染机会,且蛇毒中含有一种蛋白分解酶,能分解蛋白质,破坏组织,再并发感染,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坏死溃烂,最后形成巨大溃疡,不易愈合。如果发生组织坏死或溃疡,用中药外敷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