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络脏腑,辨证施治,通常达变。

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背俞穴,在胸腹部各有募穴,两者均与脏器组织邻近,都是脏腑经气输注聚集的地方,均可用于内脏病变的诊察和治疗。《素问·咳论》曰: “治脏者治其俞。”这就是说治疗脏腑疾病,可以用背俞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进行治疗。用背俞穴时也可配合俞募配穴法,例如肺经实证,咳嗽,胸膺胀满,喘息,肩背痛,可取肺俞,中府,也可配本经合穴尺泽,或肾经合穴阴谷,用泻法,取子夺母气,寓实则泻其子之意。如肺经虚证,咳嗽,少气不足以息,可取肺俞,中府配本经俞穴太渊,脾经俞穴太白,用补法,取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意。又如在临床上治疗遗尿一般采用温补脾肾,益气固摄的原则。针灸取穴以关元,三阴交为主穴,配以肾俞,太溪、气海、足三里、中极等六疗效颇佳。但父亲在临床中对遗尿的辨证施治,除了原有常规取穴治疗外,还形成一个新的论点。如治患儿凌某,女,12岁。夜尿7-8年,晚上熟睡后不易叫醒,即使唤醒起来亦呈闭眼昏睡状态,东摸西摸,糊里糊涂,甚至起床小便后跑错房间也时有发生。患儿发育正常,舌薄润,脉细。症属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更兼心肾不济,神明统帅乏力。治以调摄心肾为主,兼以益肾固脬。针灸取穴:印堂,百会,合谷(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手针夜尿点(双)(均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二诊:针后夜间无尿床,但仍须家长唤醒,时而仍有昏睡状。针灸:同上加风池(双),人中点刺。三诊:针后症状改善,夜间能自己醒来小便。续治。四诊:治疗以来,夜间无尿床,醒后神志清醒。症状痊愈。父亲以为此案遗尿症与心肾有密切关系,医心肾不济而影响膀胱的司溺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这就是说在脏腑活动中,心居首要地位,有统帅其它脏腑的功能,祖国医学所说的“神明”与“神”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人体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而这些功能均由心来主持和体现。所以前人对心的理解除了“心生血”“心主身之血脉”的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外,还包含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内,因此人体脏腑气血在心的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下,进行统一协调和生理活动。假如“心”有病变,就会失却神明统率的作用,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也会受到影响。这与现代医学所说正常的排尿活动需要在大脑皮层和皮质下等排尿中枢的控制及膀胱机能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机理是不相饽的,所以父亲认为小儿遗尿多属功能性,其一是由于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或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另外由于精神,情绪上的紧张或疲劳过度,或睡觉过深不易觉醒等原因造成,这就与神经过极有关。因此在治疗上用提神醒脑升阳开窍和益肾固脬相结合,运用了“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治则,促使患儿建立起排尿反射功能并使之发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