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钱切)大枣(四枚擘)麻黄(十八铢去节)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咀。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

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成注云。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藏。若婢。内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方一名越脾汤。即此义也。

内台方议问云。汤名越婢。其义何取。答曰。婢。即脾也。岁久传写之误。经注虽云脾为卑藏。卑者若婢。此非成无己之语。乃后人穿凿强注之耳。所谓越婢汤者。以石膏麻黄甘草。发越脾之正气。以通行津液。且散虚邪之留。滞于经而不去者。此因脉微弱无阳。而不敢大汗者之所设也。琥按上条论既云。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而汤中复用麻黄。殊觉不解。又按内台方议云。此方即上麻黄桂枝之合方。减杏人加石膏。谓杏人能发汗。石膏能去虚热。愚谓彼议石膏之去热。故加之犹可。议杏人之发汗故去之。则非夫麻黄之发汗。岂不更甚于杏人。而独留之乎。吾恐即用二分之桂枝。

终是发汗之剂。若云和解。吾不信矣。或云石膏解肌。又能制麻黄而发越脾气。且不使之汗出。亦非正解。愚反复思之。

而知不可发汗四字。当是不可大发汗。因其人脉微弱无阳。而津液少耳。此方比上小发汗之方更轻。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头痛项强。发热无汗此因误服桂枝。而在表之寒。犹未解也。心下满痛。小便不利。此复因误下。而寒邪入里。水停心下。不可认作结胸证也。斯时而欲发表。则表无寒邪可发。故不惟不用麻黄汤。止用桂枝汤。而亦去桂也。斯时而欲下里。则里无实热可下。故不用陷胸承气。止加茯苓白术。以利小便燥停饮也。成注云。与桂枝汤以解外。夫桂枝汤既去桂矣。

复云。解外。误甚误甚。愚以或下之三字。当在发热无汗之下。既下之后。则头痛发热之候。必去表而入于里矣。此条病愚于初时观之。满拟再汗再下。及细思之。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此为停饮之证无疑。故张兼善云。此非桂枝证。

乃属饮家也。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云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内台方议问云。心下满微痛。此乃结胸欲成。何缘作停饮治之。答曰余证皆似结胸。但取小便不利者。知非结胸。乃停饮也。故此条证。仲景止作停饮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