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昔贤治少阴病方论变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难知)一物黄连泻心汤

(此方出古本东垣书第九卷此事难知中)黄连无分两并无用水煎法易老随证加减例附后烦者。加栀子。(烦心烦也。仲景少阴热病。有心烦一条。)燥者加香豉。(燥。即口燥是也。加香豉者。火郁则发之也。)呕者。加半夏。(呕者。胸有饮也。加半夏以涤饮。)满者。加甘草。(满。胸满也。加生甘草。引黄连一味。直至满所。以泄实热。)腹痛。加芍药。(少阴热病。有腹中痛一条仲景加炮附子者。误也。今加芍药。以能和营血。止腹痛。)脉迟。加附子。下焦寒。加干姜。(此二条。与制汤本义相反。今从删。)大便硬者。加酒浸大黄。此比之大承气为少缓耳。虽下之与脉细小无害。

琥按上方。乃海藏治少阴传经热证。口燥舌干而渴。止因尺寸脉细小。不敢用大承气。而以此汤代之者也。观乎此。而知昔贤读仲景书。不轻用仲景方。盖慎之至耳。今医。治伤寒。但知证书。而不细察夫脉者。不其大害矣夫。

琥又按仲景辩少阴证。相传为足经。主肾。今海藏反用黄连一味。为泻心汤者。乃知手少阴亦有伤寒病也。

又云。少阴渴逆者。失下也。阴消将尽。阳逆上行。使阴不纳也。或舌挛。言语不正。反昏冒。与咽痛者。少阴也。

速下之。大承气汤。若阳极。脉微将尽者。不宜下。宜泻心汤。凉膈散。去硝清肺亦可。

(难知)凉膈去硝散方

(此方本治上焦热甚。气中之血药也。今借用之。以治少阴渴逆之证。)山栀子仁(一两)连翘黄芩薄荷(各一两半)大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一两。水二盏。同竹叶七片。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少许。食后服。

琥按上主疗云。少阴渴逆。肾热也。然至舌挛。言语不正。昏冒。咽痛。虽为肾热。实则阴不纳阳。阳热已极。

逆而上行。上干于心矣。脉微者。乃阴气微而将尽也。此为脉中无神。故不可用下药。以大泄其热。止须用凉膈散。又去硝以清肺。盖金为水母。肺清。则肾经之热。亦随之而解矣。此读仲景书。而神于通变。不执死方者欤。

又云。少阴心惊悸。邪热入阴。肾水乘心。是以心悸。是水犯火也。不当治水与火。治在于木。故仲景用四逆散调之。(此即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四味药也。方已见前。)琥按上主疗云。治木者。乃肾热极。反调其肝。实则泻其子也。又仲景于四逆散方后云。悸者。加桂枝五分。兹则专主悸。而不加桂。可见用药之法。不可执也。

(琥)按仲景治少阴病。用大承气汤者。共三证。一则口燥咽干。一则自利纯青水。心下痛。口干燥。一则腹胀不大便。乃火土过极。水将涸矣。故用大承气汤泻土。即所以救水。土为水之贼也。然病患之脉。必两尺沉数。有力者。

宜下之。无力者。不宜下也。宜滋阴泻热。玄黄膏主之。

(添加)玄黄膏方

玄参生地黄(各四两)大黄(酒浸一两)上三味。蒸一伏时。合捣。令相得。如膏。每用取两许。投百沸汤中。热绞取汁一升。作一服。腹胀者。加浓朴枳实各五钱。

上方。乃入手足。少阴兼走阳明之药也。阴虚人及老人血少者。大宜服之。

(琥)总按以上方论。乃治少阴经热病。通变之法也。少阴热病所急者。止一下证。所难者。亦止一下证耳。学人苟能临证切脉。神而明之。则旧论新方。何一非济人之良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