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视乙癸同源

肝开窍于目而主于肾, 肝肾对眼的生理病理关系深巨。由于肝肾彼此间关系密切, 并因乙木属肝, 癸水属肾, 所以古有乙癸同源之称。姚氏对这个理论相当重视, 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一定疗效。姚氏说:肝肾之相互关系, 主要表现在母子相生, 而目为肝之外候, 肝取木, 肾取水, 水能生木属肝, 母子相合, 则肝肾之气充沛, 目受其荫, 故而放明。如果母子不合, 则无论是子盗母气, 或者母令子虚, 皆能使肝肾之气不足, 不足则精气无法上荣, 目失所养, 眼病随之而起。《经》曰:“肝受血能视。”“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又云:“五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而肾藏精,所以目虽为肝窍,而以肾为主,子母相生,肝肾同一治也。

且肝肾同为相火所寄,相火内阴而外阳,其性主动,而具生命活动之能力,但易妄动,妄动则变为邪火而贼人身,及于眼。目之能视惟赖神光,神光源于命门,通于胆,亦火之用事。火衰则目昏,火炎则目焚,肝肾相火对眼之生理病理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进一步分析眼内组织构造, 则五轮中风轮属肝, 水轮属肾, 眼内神膏为胆中渗润精汗, 升发于上, 积而成者。神水为先天真一之气所化, 神光源于命门, 通于胆。真血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真气为目内经络往来生用之气,真精为先后天之气所化之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于瞳神也。目系与脑相连而厥阴肝脉系之,同时少阴肾脉附督上额交巅络脑,又与肝脉相合,说是肝肾对眼的各个组织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当肝肾亏损,必然影响以上组织而发生疾病。

临床上因肝肾病变而引起的眼病,为数颇多,诸如青盲、内障、能近怯远、能远怯近、视惑、视歧以及外障等,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与此有关。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在于肝肾精血两亏、阴不上承;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游,以及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化风、化火等几个方面。因而治疗用药必须按照不同病因而正确掌握,古人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针对这方面的治疗原则,为眼科临床所常用。至于育阴潜阳、养肝熄风以及滋肾填精等法,亦可根据不同病情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