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饮食有节。《内经》说,“饮食有节”,“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如果“暴饮暴食”,会使胃过度扩张,并加重胃的消化功能的负担,“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有个《蠢子医》说,“纵然适口莫乱食,只食八分便已足”,“贪图口福”则往往招疾。《养生避忌》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种“少食多餐”,食之七八分的方法,目前也还沿用于溃疡病、肠胃炎等病人,更适于老人和脾胃功能薄弱者。《寿世保元》中说:“大饥不大食”,“荒年饿季,饱食即死,是验也”。这就要求适胃而食,保护胃气。

2.饮食卫生。《金匮要略》中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肉中有珠点者不可食”。《诸病源候论》说,“凡诸肉脯,若为久故茅屋屋漏所湿则有大毒,不可食”,也有提出“宿食不得食”,要求很严格。饮食不洁,可以中毒,这在《诸病源候论》中也有记载:“凡人往往因饮食,勿然困闷,少时致甚,乃致死者,名曰饮食中毒。”“鲀鱼(河豚)及腹内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蕈菌……或有毒者,人食遇此毒,多致死甚速,不致死者,尤能令烦闷、吐、利良久始醒”。指明了常见的食物中毒现象。对于“馊腐陈败”变质或经虫蝎、苍蝇、毒尘污染的食品有毒,应弃而不用。

华佗谈饮食后的卫生:“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自不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又云“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也有认为“食毕当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种种说法,是希望饭后作适宜的活动以帮助消化,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则会“夭寿”。

3.饮食不宜偏嗜。

饮食不宜过寒过热:《灵枢·师传篇》云:“饮食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金匮要略》说:“服食节其冷热,……不遗形体有衰。”过热易灼伤食道,助长内热,增剧血症,目前已知过热食物,是引起食道癌的原因之一。过进冷食,易损“胃气”,《外科正宗》说:“生冷伤脾,硬物难化”,妇女嗜食生冷,还常是引起痛经和月经不调的原因之一。

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素问·奇病论》在谈及“消渴”(即糖尿病)时有“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现已证明肥甘食物影响最大的是因血脂过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肥者含脂肪多,甘者含糖多,高脂高糖,可引起肥胖和血脂增高,继而血管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均可产生。

4.饮水卫生。《管子书》述:“春三月……揉井易水,所以去滋毒也。”这已经认识到“水郁则为污”,鉴于春三月是毒虫开始滋生蔓延的季节,把井底终年沉积的污泥淘一淘,一则防其毒虫滋生,再则使能取得饮用的澄清之水。对于水源的管理,粪便的清除,灰尘的防止和垃圾的扫除,据文献记载,在战国时就有明文规定,在城郊南北都设有洒水工具等,这些都是直到今天还应用的防疫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