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慢性刺激有关。发病率男女无差异,儿童比成人发病率高,尤以10岁以下儿童常见。儿童往往是多发性,范围广,向声门上下发展,不易恶变。成人虽然病变较局限,但易恶变,严重时引起喉阻塞。

【诊断】

1.声音嘶哑是最常见症状,肿瘤生长于声带、前联合和声门处出现进行性声音嘶哑。肿瘤增大时甚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缺氧紫绀等喉阻塞表现。儿童乳头状瘤由于多发性、生长快的特点,且声门比成人小,更易出现喉阻塞。

2.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时,可见肿瘤突出粘膜表面呈菜花状或桑椹状,苍白色、粉红或暗红色,质脆,易出血。肿瘤分布于声带、室带或声门下区,亦可蔓延至口咽部或气管内。

3.喉部和颈部侧位X线摄片、CT扫描有助于了解肿瘤范围及对声门下和气管内有否侵犯。喉部活组织检查,做病理切片,可确定诊断,成人应注意恶变倾向。

【治疗】

1.手术疗法:如果肿瘤范围不广,可在局麻下用喉镜观察,反复多次咬除肿瘤。如果肿瘤较广泛宜在全麻下施行支撑喉镜或悬吊喉镜,配合喉显微镜咬除肿瘤。

2.其他疗法: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支撑喉镜与喉显微镜配合,先咬除大部乳头状瘤,然后反复采用电凝固、冷冰或激光疗法。术后可涂用鸦胆子油或氟脲嘧啶等。

3.关于气管切开问题:喉部乳头状瘤出现喉阻塞较重时,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和预防呼吸困难的必要措施。喉阻塞极轻,能在喉镜下切除肿瘤使呼吸困难改善者,争取不作气管切开,因为气管切开术后极易使乳头状瘤向声门下和气管内蔓延。

二、喉血管瘤

喉部血管瘤发病率低,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是由成群的血管构成,其间少量结缔组织,多见于成人。海绵状血管瘤是由窦状血管构成,柔如海绵,弥漫性生长于粘膜下,多见于婴幼儿。

【诊断】

1.毛细血管瘤: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咳血量不多。喉镜检查见肿瘤生长于声带,有蒂或无蒂,红色或浅紫色,大小不一,也可发生于喉的其他部位。

2.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肿瘤小多无症状,广泛者可延至颈部皮下呈青紫色,严重时可产生咳血和喉阻塞,甚至窒息。喉镜检查见肿瘤柔如海绵,弥漫生长于室带、喉室、杓会厌襞的粘膜下,暗红色,表面高低不平。

3.不宜作活组织检查,以防止出血。

4.应与喉部静脉曲张,声带小结,出血性息肉和非特殊性肉芽肿相鉴别。

【治疗】

无症状者可暂不治疗。若肿瘤较大伴有咳血,宜气管切开,并在喉裂开术下切除肿瘤,也可采用冷冻、激光、电凝固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