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阳明经腑同病案

郑×,男,3岁。初诊:1979年11月24日。

主诉:高烧5天,某医院儿科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经青霉素、克感敏、吗啉呱治疗,表热虽减而里热甚炽。腹胀,大便3日未行。

诊查:口腔及舌尖溃疡糜烂,齿龈肿痛,日夜啼哭,不能吞食。苔黄厚腻,口臭,唇燥焦板,脉数。

辨证:温邪挟滞,阳明积热上蒸。

治法:拟清阳明之热,导大肠之滞。

处方:生地10g 生石膏20g 知母10g 竹叶10g 生大黄5g(后入),甘中黄5g 鲜芦根1支,山羊角10g 连翘10g 银花10g 丹皮6g2帖。

另冰硼散搽口腔溃疡处,蜜锭一只通便。

二诊:11月26日。经用蜜锭之后,下燥屎多枚,奇臭;热势较减,口腔及舌尖溃疡减少。苔黄化薄,舌红唇燥有改善。仍守原治。

处方:生地15g 生石膏20g 生大黄5g 桑叶6g 菊花6g 甘草3g 连翘10g 银花10g 山羊角10g 鲜芦根1支,3帖。

三诊:11月29日。昨晨大便自行,色深褐,成形。此乃大肠之滞和小肠宿垢仍胶结未下。苔根黄,舌尖红,口疮糜烂较前改善。再拟清上导下。

处方:生石膏20g 生地黄10g 甘中黄5g 知母6g 连翘10g 银花10g 黄芩9g 枳实炭9g 竹茹9g 鲜芦根1支,麦芽15g 3帖。

四诊:12月2日。3天来连续下深褐色酱粪3次,今日粪便色泽转黄。 口舌糜烂 完全消退。齿龈仍疼痛。苔化净,脉小软。余热未清,胃阴已伤。拟清热养阴,以为善后。

处方:生地黄10g 南沙参10g 生石膏15g 知母6g 竹茹6g 鲜芦根一支,甘草3g 连翘10g 麦芽10g 山楂炭6g 3帖。药后病愈。

按:此例病起于外感风温,内伤食滞,温邪挟滞,阳明经府同病。虽经退热、抗菌、抗病毒治疗,但胃肠邪滞未得宣导,温热之邪由表入里,与有形之积滞固结肠胃,充斥上下,热与积并,故腹胀,三日不得大便;邪热循阳明脉络上炎,以致口腔溃疡,龈肿胀溢,口臭舌碎;热盛灼伤津液,故唇燥焦板,舌质红绛。王氏辨证抓住温邪挟滞,阳明经府同病,积热上蒸这一要点,立法施治,始终以清上导下为主,取白虎、凉膈、玉女煎诸方化裁而获显效。

王氏对于外感热病,非常重视胃肠积滞这一因素。他常说:“温病热邪稽留不解,每由肠滞之未导而使邪热有所凭藉,尤以童孩为多见。特别在应用抗菌类药物后,热势虽减而里滞未达,邪无出路,导致身热不清,纳呆便艰,苔黄厚腻之证,延久脾胃受伤,每为疳积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