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肿胀

案六、赵××。

初诊:10月16日。童年感受湿邪,痰浊内阻,右手足肿胀掣痛,面部亦浮,二脉不匀;症势甚重,先与疏和经络,兼化痰浊。

清水豆卷12g 嫩白前4.5g 光杏仁9g 生米仁12g 广郁金4.5g 江枳壳4.5g 炒僵蚕9g 炙鸡内金4.5g 白蒺藜9g 赤小豆15g 陈皮4.5g 全当归4.5g

二诊:10月17日。进疏肺化痰之剂后,右手肿胀轻减,面浮亦减,右足仍酸,二脉微而较匀;体气素弱,得此重症,仍须防变;再从前法加味。

福橘络4.5g 嫩白前4.5g 光杏仁9g 生米仁12g 赤小豆15g 白蒺藜9g 炒竹茹4.5g 炒僵蚕9g 怀牛膝9g 广郁金4.5g 江枳壳4.5g 象贝母9g 旋覆花4.5g (包)

三诊:10月19日。再和经络,右足轻减,右手又酸,右体红疹透发,皮肤作痒;郁邪有外达之机;仍宜疏化。

嫩前胡4.5g 光杏仁9g 生米仁12g 炒僵蚕9g 福橘络4.5g 炒竹茹4.5g 赤小豆12g 广郁金4.5g 象贝母9g 炒莱菔荚4.5g 生谷芽、熟谷芽(各)9g

四诊:10月21日。面色萎黄不退,右手足酸痛肿胀均减;湿邪内阻,气血不充;再以丸方缓调之。

光杏仁36g 生米仁48g 白蒺藜36g 炒僵蚕36g 福橘络18g 广郁金18g 西秦艽18g 江枳壳12g 春砂仁末12g 怀牛膝24g 甜冬术24g 赤茯苓36g 全当归18g 象贝母36g。

上药研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每服6g,用淡盐汤送下。

按:本例初诊时病势甚重,先用疏络化痰轻灵之剂;面浮肢肿即见轻减,三诊时,疹透肤痒,邪湿得以外达,终以丸方调理而愈。尤可注意者,方中前用鸡内金、谷芽,后用冬术、茯苓等,于此可见谢氏在诊治中对脾胃之重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