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新消丸”的临床观察及药理研究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9):35

摘要:七味新消丸由麝香、人工牛黄、蟾酥、雄黄等组成。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急性乳腺炎、丹毒、淋巴结炎及各部位痈等症,内服每日2次,每次3克;或每日4次,每次1.5g 儿童酌减。外用研粉冷开水调,敷涂患处。本文治疗531例急性乳腺炎、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痈等四种外科常见病,结果显效297例,有效190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91.7%。

讨论

一、七味新消丸脱颖于“醒消丸”。“醒消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它在治疗瘰疬、流痰、乳岩等多种外科阴症上颇有效验。明代外科医学陈实功研制的“外科蟾酥丸”、清代王氏《外科全生集》立方“犀黄丸”(又称“牛黄醒消丸”),均是在“醒消丸”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本方“新消丸”的“新”字有下面三个特点:①本方虽以雄黄为君,取其辟秽、解毒之功效,但组方雄黄含量减少,这就避免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的含砷量蓄积的毒性反应。方中并参合犀黄清热解毒化痰,蟾酥解毒消肿止痛,因此雄黄含量虽减少,但消肿解毒止痛的药效有增无减。②方中减少名贵药材麝香,增添公丁香一味,既协同麝香辛香走窜止痛的功效,又兼有芳香暖胃温中之性,以中和雄黄、蟾酥等刺激胃粘膜致吐泛恶的副作用。③本方的组成中增添了犀黄、蟾酥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品,因此扩大了“醒消丸”的适应症,现不但用治于传统适应症如流痰、乳岩、瘰疬等外科阴证,而且对多种外科阳症如急性乳腺炎、丹毒、化脓性淋巴结炎、各部位的痈,也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从本市八所临床单位5

3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1.7%。又通过药理实验,证实本品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药理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完全一致,并证实毒性小,使用安全。

二、本组531例中,发生副作用共27例。其中皮疹11例,停药后都能缓解、消退。14例服药后有胃肠道不适感,经改为分次饭后服用,即可减少类似副反应的发生。还有2例服药后白细胞下降至2×109/L(2000/mm3)左右,但停药后能迅速回升至正常值。上述副反应均与雄黄有关,因此有汞过敏者不宜应用。孕妇也属禁忌。

三、本品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特别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患者,如复发性丹毒及早期急性乳腺炎等,更有临床实用价值。部分患者采用本品研粉水调外敷,同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临床显示,本品外用可以与本品内服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