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灵治疗乳腺增生症213例临床观察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5):16

摘要:乳癖灵根据顾氏祖传验方及顾伯华教授临床经验而制方。临床辨证分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及痰瘀凝结等三型,分别治疗。肝郁气滞型: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肿块疼痛随月经周期而改变,以行经前疼痛最为明显。本型病程较短,常可伴见情绪郁闷或心烦易怒,疼痛常涉及胸胁肩背。治拟疏肝理气,处方乳癖灵Ⅰ号(主药:柴胡,当归,白芍,香附,青皮,茯苓等)。

冲任失调型: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疼痛较轻,以乳房肿块为主。伴见经期紊乱、月经量少,腰酸乏力、精神倦怠、心烦易怒等症。治拟补益肝肾,调摄冲任。处方乳癖灵Ⅱ号(主药:柴胡、白芍、熟地、当归、仙茅、仙灵脾、鹿角等)。

痰瘀凝结型:多见于未婚青年。乳房出现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按之坚实、推之活动的肿块,无明显疼痛。常有月经愆期或痛经史。治拟活血祛瘀,化痰软坚。处方乳癖灵Ⅲ号(主药:柴胡、当归、桃仁、三棱、莪术、海藻、牡蛎等)。本组213例经治疗,临床治愈59例,显效69例,有效55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86%。

体会

1.乳癖灵分Ⅰ号方(肝郁气滞型)、Ⅱ号方(冲任失调型)、Ⅲ号方(痰瘀凝结型)。三种型号的分型论治,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即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乳癖的病机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乳癖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本品的各型方药是和病机完全吻合。

2.现代医学对乳腺病患者内分泌检测发病者雌激素相对值升高,孕激素下降。本品方药中鹿角、仙茅、仙灵脾等均为温补肾阳,调摄冲任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温阳药能提高卵泡期的雌激素分泌,能调节和纠正雌二醇的孕酮比值的失调,从而对乳腺增生症的康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本品中含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药。现代实验研究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全身与局部充血水肿,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因此对乳腺增生症肿块具有消肿止痛作用。本品中的软坚化痰药中含有大量碘,现代药理研究含碘药物有助于刺激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改善黄体功能,从而调整了雌激素和孕酮的比值而使乳腺增生症得到减轻,直至治愈。

3.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很易和乳癌相混淆,两者相互发生误诊,文献报道可达41.4%,因此本组在治疗前进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在治疗中仍密切观察,特别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更引起重视。本协作组之一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组中有2例中止保守治疗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北站医院有1例用药4个月效果不显著,也采用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因此对乳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中,必须高度警惕,防止乳腺癌的漏诊。

4.本组213例发病年龄统计,其中30~40岁组有136例,占63.8%,因此中年妇女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必须特别重视。从发病部位统计,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者达71.5%,外上象限是本病的好发部位,应着重仔细检查。

5.本治疗组213例的临床观察,乳癖灵药物在使用中未发现毒、副作用,仅少数病例在服药期间出现胃部不适及嗜睡等反应,但停药后上述反应即消失。

本治疗组中也有部分病者停药后症状出现反复,因此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实用中医乳房病学》

出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6月

《乳病百科》

出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10月

《外科医话趣录》

出处: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