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大师 继承创新

□ 谢建群 陈凯先 上海中医药大学

今年5月3日是我校终身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仙逝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中,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扎实的理论学养、活人无数的临床实践、博学多识的儒学功底、能诗善文的艺文才情、高德大义的济世仁心,是一代鸿儒大医裘沛然的真实写照。

天行健,德润身。大师有爱,生生不息。缅怀裘老,追忆裘老,我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敬佩和感动。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裘老诗云:“杏苑当年绝可怜,如何不惜此新天。奠基谁识前人苦,续绝惟望后起贤。医道难明须砥砺,良机易逝要勤研。眼中人物吾今老,记住忧危好着鞭。”从中看出他对中医药事业倾注毕生心血。纪念裘老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为医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让一代代中医人传承和弘扬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高尚风范。

先生尝言“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先生是深谙岐黄、医德广被的国医大师,又是诗文史哲造诣深厚的儒者。对“做人”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使他的视野超越了医学范畴,延伸至史学、哲学等领域。在先哲时贤众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社会人情的思索,先生形成了学术性与普适性相结合的儒学观念。为孔孟儒学“拨乱反正”,阐发其“人学”思想的内涵,先生在87岁高龄时开始撰写《人学散墨》一书,历时8年而成。书中强调立德养性的做人之道,汇医道、文道、人道于一炉,立意深邃,融会贯通,反映了他的博识才学和仁爱之心,更透露出老人浓浓的道德忧患精神,展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术界称之为“一代儒医的道德文章”。

裘老博学多识、见解独到,他认为“医之所病病方少”,医者的关键在于“博”。所谓“博”,包括博览群书、博采众方、博采新知。他远绍旁搜,对灵素仲景之学及历代医学理论的沿革发展研究颇深,对许多中医术语概念循名责实、反复揣摩,对辞旨意蕴钩玄索隐、勘谬正误。他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伤寒温病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从实际内容分析,伤寒论以八纲为指导,以经络脏腑为基础,从病邪性质、受病部位、正气盛衰、证候表现而作辨证论治。这是中医治病的共同基础。温病学说在伤寒论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外感热病的证治,是伤寒的一个分支,宜将两家融为一体,有利于中医外感热病的临床诊治。对于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的研究,先生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在临床反复验证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明代医家张景岳以常用熟地而遭后世不少医家指责,先生以其多年的思索和实践深知景岳确有独到之处,临床上他常以大剂量熟地配伍他药,治愈了不少久治无效的痰壅气急、纳呆、苔厚腻等疑难重症,一破百余年来胸闷纳呆忌用熟地的禁区。

裘老提出中医要念好“三自经”,即自尊、自信、自强。“身为中医人,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来自临床疗效,它是中医药学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应该在提高疗效上下工夫;自强就是要刻苦学习,勤于临床,勇于实践,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吸收中求创新。”先生曾经撰文指出:“中医要创新,首先要对中医学有较深钻研和正确理解,才能取精用宏,有所前进,有所发现。”先生之言,寄托着他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与厚望、对中医药工作者的激励与鞭策。

先生时时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裘老任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务委员期间,经常在上海及兄弟省市的医药单位及教学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1958年,先生就提出中医发展的三条途径:“首先是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二是采用多学科发展中医学,三是中西医要真正的结合。”对我们当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先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了学校的发展,他经常组织专家们调查研究,对中医教育和改革提出积极的建议。“老夫头白豪情在,要看东南后起才。”裘老的诗句中表达了对中医药事业后继者的殷切期盼。从教60余年,他的弟子对裘老的教学方法深为推崇。他总结的“阅读三部曲”和读书心得十分有效。比如“猛火煮,慢火温”读书法,就是指在初学某一名著经典时,应下苦工夫熟读熟背、认真思考、不断钻研,然后对书中重要内容要反复思考、认真实践,领会其中的道理。

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的道德准则,高山景行,垂范后世。非典时期,有患者突发高热,急求诊治,先生不顾个人安危,为患者诊治。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先生第一时间率沪上名医30余人义诊募捐。还有一次,先生自己身染小恙,但不忍拒绝病患所请,在病榻之上为患者卧诊……。当被人称呼“国医大师”、“名医大家”时,先生只是淡淡地说:“病人的病治好了,并不是我的医术有多高明,而说明中医里面有宝,这个宝被我拾到了。”

大师风骨,耀泽后人。值此先生仙游期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裘老,追忆其学医经历、管窥其临床经验、分享其治学体会、探究其学术思想、感悟其中医情怀、体会其养生心得、领略其文化造诣。“中医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掌握中医学的精髓,同时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襟怀,要广泛吸取西方医学及其他有关高新科技知识。学习不止是为了充实,更重要的是为了超越。”咀嚼他的话语,感悟他的精神,缅怀他的深情,我们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