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二、哮喘(哮证)

徐××,男,58岁。

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气促十余年,加重周余。测体温38.5℃,神清,口唇轻度紫绀,呼吸急促,桶状胸,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5次/分,律齐,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压110/70mmHg,血白细胞9700/mm3,中性粒细胞90%,西医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素有咳、喘、痰宿痰多年。肺失宣肃,通调水道之功日减,肺气壅塞胸中,气不化水,液聚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哮喘。刻下咳喘频作,痰稠难咯,胸闷气促,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滑,证属痰湿郁肺之哮证。治宜开肺平喘,健脾祛痰,予二三汤化裁。

陈皮12g 半夏12g 茯苓15g 炙麻黄9g 杏仁12g 米仁12g 莱菔子12g 白芥子9g 地龙12g 7剂

复诊:服药后,诸证稍减,舌淡肿,苍白薄腻,脉滑。继宗前法,原方加太子参12g、桃仁12g、川厚朴12g,再进7剂。

按:患者以上方出入治疗4周,咳、喘痰诸证消失,下肢水肿退,舌脉基本复常。哮证乃邪气引发伏痰,闭拒气道而致,故发作期治疗重在肺脾。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与贮痰之器。”在宣肃肺气,通调水道前提下,强调使用健脾燥湿化痰之品。气滞痰阻日久必致血行不畅,故适当加用活血之品佐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