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赵××,女,78岁。 诊号:574892

初诊:1997年3月8日。

主诉:左下肢突感肿胀3天,伴灼热、肿痛,步行不利

无明显外伤史,溲少,大便干结,日行一次,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胆囊炎史。

体检:左下肢明显肿胀,周径:股中处较健侧增粗3cm、膝上处较健侧增粗6cm、胫中处较健侧增粗4.5cm、足踝处较健侧增粗2cm、足背处较健侧增粗2cm,患肢张力较高,皮温升高,屈曲不利,皮色稍暗,左下腹及腹股沟处可见浅静脉扩张;舌红苔薄、脉细。

实验室检查:PVL示:“左腘静脉回流欠通畅,左股静脉回流尚通畅,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证属:血热壅盛,脉络瘀滞。

诊断:(中医)脉痹

(西医)左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急性期。

治拟:清营凉血、泻瘀通络。

方药:1.生石膏100g(先煎) 益母草60g 紫草30g 河白草15g 赤芍15g 丹皮15g 水蛭15g 生草10g 玄明粉10g(冲服) 生大黄6g(后下)。

2.局部外敷将军散加等量面粉稀醋调糊外敷,同时嘱卧床休息,平放患肢,待症状好转后才逐渐下床活动,以防血栓脱落而致肺栓塞。

复诊1:1997年3月15日

药进7剂家属代诊时,述服药后左下肢张力明显减轻,但大便日行7次,质稀薄。故前药生效,原方去河白草、生石膏、生大黄、玄明粉,加马鞭草、水牛角片各30g,三七粉2g(分吞),再进10剂。

复诊2:1997年3月25日

时见局部灼热、肿痛已解,左膝关节已能屈曲行走,但肿胀尚未明显消退,舌红、苔薄、脉细。

证属:余邪未净、瘀热阻络。拟清营化瘀、消肿解毒。

方药:益母草50g 紫草3g 马鞭草30g 茯苓皮30g 河白草15g 虎杖15g 桃仁10g 地鳖虫10g 炙甘草5g 三七粉15g(分吞) 共7帖。

复诊3:1997年4月2日

左下肢肿胀已明显消减,自述大便不畅,二日一行。

体检:两大腿左右对称,小腿胫中处左比右粗1cm,踝部左比右粗0.5cm,伴大隐静脉条索压痛,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濡。

证属:病近一月,邪气已去。

治拟:当扶正善后,佐以通便。

方药:1.黄芪15g 白术15g 赤芍15g 丹皮15g 茯苓皮30g 益母草30g 马鞭草30g 水蛭10g 甘草10g,计14帖。

2.番泻叶、玄明粉各6g,等分少量泡服。使大便保持一日2~3次。

1月后随访,诸症均消,患者及家属甚为感激。

按:奚氏通过数10年的临床观察认为,静脉血栓在急性发作期的72小时内采用西药抗凝、溶栓、祛聚,药物疗效较理想;若发病超过一周,此时血栓已开始机化,而机化的血栓再用抗凝、溶栓法疗效明显下降甚至无效。这说明西药药理作用虽快,但其时限性很强,逾期难起作用。而这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虽显效时间较慢,但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方便,一般经1-3个月治疗效果显著。血栓性深静脉炎急性发作期忌用活血扩张药物,因血栓性深静脉炎急性期侧支循环尚未完全建立,若采用活血扩脉法,则事与愿违,反而加重病情。故选用紫草、丹皮、赤芍以清营凉血;益母草以利尿消肿解毒;生大黄、玄明粉以泻瘀通腑、消肿解毒;生石膏以增强清热泻火解毒之力;遇有大便秘结者,上方可加量频频顿服,使大便一日保持2~4次,这是因为阻塞症状明显者必逐之而后方通,而壅滞之瘀随泻随消,故不必畏其药峻。同时再外敷将军散以清热消肿、化瘀散结、通络止痛。而当邪去正损时,则应治病求本、扶正善后,采用益气化湿、通脉消肿法,以黄芪、白术益气利水;茯苓皮、马鞭草、化湿通络消肿;益母草、三七活血祛瘀、止痛消肿;水蛭、地鳖虫破血逐瘀、通脉止痛。采用上法的意义在于:一则促进机化以杜绝其病继续蔓延发展,二则可以通过益气以调畅经脉,恢复其自身的功能,扶正以达祛邪并能防止复发。临床实践证明,此方坚持服用3~6月,闭塞脉络的血栓仍能再通,肿痛症状多可缓解或减轻,复发率明显下降。这是辨病施治与分期论治的相互统一,能达到祛瘀生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