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一、明医理 重实践 辨证精细

治病必须明理,医理不明,犹如盲人夜行。重视中医基本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主要运用阴阳五行学论。脏家学说,经络学说在眼科上的应用和肝开窍于目的临床应用。五轮学说上阴阳五行,脏腑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对眼的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及在辨证论治上提供参考与依据。八廓学说,结合现代微循环学说,证实本学说用于治病,识症,探求病机与治疗方法,判断病情与预后及早期诊断都有参考价值。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眼病的辨证可从辨主病,探病因,论病性与分主次四个步骤进行。强调辨证要“证”与“病”紧密结合,要重视以往病史及可能发生的诱因,同时还得注意体质因素、精神因素、人事因素、生活起居、气候与环境因素等,以探求内、外致病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分别主治,作对症治疗。

二、厚古训、不薄今、中西汇通

始终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认为眼分阴阳,眼由脏腑精气聚结而成:眼内各组织与内脏相应,其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内脏的情况,眼病的形成,全系阴阳失调,脏腑偏胜,要正确掌握治病求本原则,强调运用现代医学及科学检查仪器,来弥补中医眼科不足之处。运用现代仪器进行望诊,询问体征,结合检查,可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在药物运用上,对西医激素类的应用,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可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可用某些中药来抑制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指出长期服用激素,舌苔多见白腻,这是假象,不可作为主要辨证依据。

三、障治内 医治外 内外合治

《审视瑶函》提出“治内失外是为愚,治外失内是为痴,内外兼治是为良医”,对内障眼病的内治为主,外障眼病以外治为主,根据病情二者相互结合,采用壮水涵木、滋阴降火、育阴潜阳、滋肾益火等多种方法,同时亦重视脾胃对眼的作用,认为眼内真气,真血皆由脾胃所化,所以调理脾胃成为治疗上的一个主要方法,健脾、温中、运脾、升阳、理气、清胃、和胃、攻下等为临床常用。对于炎症、变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眼部充血、出血、肿胀、疼痛、疤痕形成的及变性,萎缩等病多由瘀滞,血瘀当祛,血滞当治,采用活血化瘀配合其他治则治疗。退行性眼底病变,属于难治或不治主症,多由气虚止瘀,络阻窍闭,经用益气治血,开窍通闭之剂取得疗效。通过研究,研制了很多外用药,都对临床取得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