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攻补兼施,掌握时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机体一旦发生病变正气必然虚损;相反,如果正气充足则不会致病,或即使已病,只要使正气强盛恢复,疾病亦可即瘥。许多疾病若仅着眼于某些致病因素(邪气)而不注意忽视改善人体体质(正气),是往往难以获得根本性治疗的,也就是说,只重攻邪而忽视扶正,疾病常常可能难以速愈。攻邪必伤正,扶正必留邪。临床治疗十分注意人体正气,攻补兼施,图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例如除湿最易伤津耗液,故应注意养阴保津,同时兼施温阳健脾;再如火热之证,实热之火易伤阴,而虚热之火阴本伤,故治当清火泻热配以养阴。

中医治病贵在调,有余者损之,不足者益之,精明者补泻结合,必须随机应变。有时君以攻臣以补,有时重扶正而辅以泻。

临床每诊一例患者,必须详细分析病因、病机、病程,何时用何法,何时用何药,灵活掌握,攻补贵在时机。这方面在女科调经治疗中最为突出。

月经不调气滞者,经前数天或十余天即有乳胀、胸闷等症状出现,若迟至临经方给药,只能使病情缓解于当时,下次经前诸证如故。因此,对气滞者应在经前,即在症状刚出现或将出现时用药,使肝气条达,气血流畅,临经时症状减缓,在下次经前再给药,如此数次,治愈可以指日。又如因虚而致月经后期或量少,应予补益,使之逐步恢复,若急于求成,遽投三棱、莪术、山甲、虻虫等通经药,可见于一时,但因气血耗损,在下次经行时会出现量更少、更推后的现象。再如行经方第一、二天时,出现月经过多,不宜大量或过早地使用阿胶等强力止血药,因过早大量给药,可使月经突然停止,形成郁血,导致痛经或失调。病程较长的月经过多,在经前早调经,方可获效,但在月经即将来潮时,不宜使用固涩止血药,以免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血瘀者应在经行早期或经前一、二天给予活血调气药,见经行不畅、腹痛甚、多瘀块时,加重化瘀通经药,但注意过早用药易致经量过多。

患有其他疾病,适值经行,用药时宜寒凉、固涩药减量、少用,破血、利尿、泻下药暂缓、减少应用,辛温表散如麻黄、白芷等也宜少用,以防耗血动血。经前、产后、老年人脾胃运化虚弱者勿大补,以免阻碍气血运行;经后毋攻下,防止耗气血后再伤正气;临经、产后用药宜偏温,也可以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