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热退温症高烧

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

清热除瘟,消痈解毒。净咽喉,治龈舌。风温温毒,火丹疮疖。可宽膨胀,能疗痢血。

取用其藤,通经入络。饮用其叶,祛暑止渴。

禀春气以生,性极中和,故无禁忌。乃清解热毒之良药也。藤名忍冬、另有专条。

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胃、胆、肾、大肠五经。

清热解毒,消肿凉血。除胸中火焰,散诸经血结。

手少阴主药也。诸疮痛痒,皆属心火,故为疮家要药。

连翘苦寒,多服即减食,谨之。

味辛,性寒,无毒。入肺,大肠二经。山茱萸、龙骨为使。畏丹砂、牡丹、藜芦。酒浸蒸熟,曝之。

中枯而大者,清肺部而止嗽化痰,并理目赤疔痈。坚实而细者,泻大肠,而除湿治痢,兼可安胎利水。

苦能燥湿,苦能泄热,苦能下气,故治疗如下∶经飘者上行,坚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

杨仁斋谓∶柴胡退热,不及黄芩,不知柴胡苦以发之,出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

又黄芩所清为腑热,柴胡所解为经热。

苦寒伤胃,证挟虚寒者均戒,女人虚胎亦不宜与。

味苦,性寒,无毒。入肺、三焦二经。炒透。

治胸中懊,而眠卧不宁。疏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清太阴肺,轻飘而上达。泻三焦火,屈曲而下行。

栀子本非吐药,仲景谓邪气在上,得吐则邪出,所谓高者因而越之也。亦非利小便药,盖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腑,奉气化而出矣。

大苦大寒,能损胃伐气,虚者忌之。心腹痛,不因火者,尤为大戒。世人每用治

血,不

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

养正

为先,气壮则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少违者也。

栀子花∶另有专条。见咽喉用药。

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童便浸一宿,曝。

清热、凉血。解暑热,退潮热,清虚热,治痨热。温疟瘅疟,早凉暮热,热自阴来,用之多捷。

苦寒之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袭脾,宜于血虚有热之人,取其不犯冲和之气耳。

寒而泄泻者,仍当避之。

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忌铁器。肥白者佳。去毛,盐酒炒透。

清肺热而消痰捐咳,泻肾火而利水滑肠。肢体肿浮为上剂,伤寒烦热号神良。补寒水于不充,益五脏之阴气。

泻肾家有余之火,是其本功,至夫清金治肿诸效,良由相火不炎,自当驯致也。

知母阴寒,不宜多服,近世理痨,尊为上品,往往致泄泻而毙,故肾虚阳痿,脾虚

溏泄

,不思食,不化食者,皆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