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痘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痘症治法

庄在田曰∶痘科一症,顺者不必治,逆者不能治,可治者惟险症耳。险症治之得法则生,不得法则不生,是治法之不可不精也。《内经》未尝言及,今行世诸书,皆本之于“诸疮痛痒、皆属于热”八字。所以立意先言解毒,开方定用寒凉,在其父母闻之。解毒最为入耳,寒凉似亦应然。殊不知痘疮全以发透为吉,起发必赖气血滋培,方能自内达外,齐苗、灌浆、结痂,无非阳气为之主也。寒凉则血滞,克削刚气破,血滞气破,毒瓦斯乘虚深入,此痘症陷塌之所由来也。譬之猪脬(即尿脬),若欲其胀满,必须以气充之,散其气立即陷矣。

此症血谓陋哲四饮食减少,或不甚消化等症。知腹中火少,出痘时必难灌浆,亦难结痂,气血不足之故,是名虚寒。速宜培补元阳,以防变症也。何者为实热?或小儿气体壮实,饮食易消,出痘时大便结而燥,小便赤而臊,口鼻中出气如火,恶热喜凉等症,是名实热。察明果是内热,方可暂行清解,荆防地黄汤用生地加大黄,一二剂而火退矣。然不可以虚火误认为实火。察虚火实火之法,全凭大小便为主,小便清白,大便不燥,身虽大热,乃是中宫有寒,火无所根据,浮而在外。误服寒凉亦有此症。不得以身热便认为实火。虚火者十中八九,实火者十中之一二耳。

痘有四宜

一宜补气。真阳充足,方能送毒出外以成痘。倘痘顶不起等症,皆元气不足之故。宜服党参、白术、黄、甘草之类以补之。

二宜补血。真阴充盛,方能随气到苗以盛浆。空壳无脓等症,皆阴血不足之故。宜于补气药中加熟地、当归、丹参、川芎之类以补之。

三宜补脾肾。一脾土壮健,气血自充,饮食减少,口淡无味等症,皆脾土虚弱之故。须脾肾双补,即于前气血药中加枸杞、故纸、附子、肉桂等药,痘疮自无陷塌泄泻之患。经云∶虚则补其母,此之谓也。

四宜察虚实。小儿饮食有味,二便如常,不服药最为稳当。设或灌浆水满,烧浆不干等症,必察其气分血分何处亏虚,照症调补,不可妄用凉药。必口鼻臭,尿臊便结,有实火可据者,方可暂行清解。

痘有四忌

一忌清热败毒。凡胎中阴毒,必赖阳气托送,方能发出。阳气被清,阴毒内归,痘之塌陷,实由于此。是连翘、生地、黄芩、泽泻等药,非有实火者,万不可用。

二忌克伐气血。气血充畅,痘易成功。克削下咽,中气亏而毒乘虚深入,泄泻塌陷诸症作矣。是大黄、芒硝、山甲、山楂等药,在所必禁者也。

三忌妄投医药。小儿出痘,延医延医,求其有益也。岂知近代医师不分虚实,总是良药,毒轻者几死,毒重者不生,是以不如不服药之为妙。客问曰∶痘之顺症,可以不药,我知之矣。痘之险症,可以不用药乎?余曰∶若纯用凉药以治险症,但见治毙,未见治愈也。客猛然省悟而去。

四忌吞服医家小丸。近代痘师所带小丸总是巴豆丸,彼以为痘是胎毒,巴豆下行,自必可以泻去之,岂知中虚下陷,性命休矣!小丸数粒,断非温补气血之药,即抱龙、牛黄等丸,亦与痘症大有妨碍,是以最不可误服。亲友处受此害者甚多。目击心伤。故特表而出之耳。至于前人所制人牙散、独圣散、鸡冠血、桑虫之类,逼毒外出,旋即收陷,皆非正理,何曾见其治愈一人!断不可用。

发热

痘者,胎中之阴毒也,必赖阳气以成之。小儿出痘大约发热三日,肌肉松透,然后能见点苗齐,热退乃真阳内伏,交会于阴。复发热三日,是运水到苗,以成清浆,浆足热退,及至养浆,真阳外出,发热三日,化毒以成脓,脓成热退而阳伏。毒既化脓,又必发热蒸干,方能结痂。痂落后真阳外出,蒸化斑点,谓之烧斑。倘有黑斑,乃是火衰,并非因吃盐酱之故,所谓痘禀于阴而成于阳也。如此,治痘之法,始终当以补气血扶阳气为第一义,用药以温补少加发散为首务。否则,气不足则痘顶不起,火不足则浆不稠,且恐厥逆腹痛,阴寒起而坏症作矣。

或问曰∶痘宜温补,此理甚明,若兼发散,岂不伤气?不知纯用散药,汗多则伤气,少加发散药于温补药中,则血脉疏通,痘疮易出,无壅滞之患,受解散之功。所以古方补中益气汤内有升麻、柴胡,大温中饮内有麻黄,温中补气尚用散药,可见古人用心之妙。痘之初出,是断不可减去散药者也。

或又问曰∶痘宜温补兼散,此理已明。后开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此二方重用附、桂,并无散药,兼用龙骨、粟壳收涩之药,其义何取?不知温补兼散,乃治寻常痘疮之法。更有一种小儿发热一二日,即遍身出痘,古书无方,时师袖手,此乃阴毒太重,阳气太虚,阴毒一发,阳气已清,故泻痢不止,泻出之物多作青黑色,肝气所化,胃气将竭之兆。速宜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二方大剂连进,可以扶元阳,可以清阴毒,操起死回生之功,有鬼神莫测之妙。二方合煎名返魂丹,治痘收效,指不胜屈。余治外甥汪陵医案所当细阅。

至于清火解毒凉药,必察明果有实火者方可暂用。若误用于齐苗时,则水不能升而顶陷。若误用于养浆时,则浆不能稠而痒塌,痒塌者真火衰也明矣。当前速宜参、熟,并用附、桂同煎,脾肾双补,大剂叠进,尚可挽回。否则,寒战切牙,吐泻交作,不可为矣。至于身凉而脓不干,痂落而斑不化,及痘后发毒,皆因误服生地、银花、泽泄、连翘等凉药之故,不可不知。热有邪正,必当体察。正热者,阳气蒸腾,自内达外,苗露头而不恶寒,时热时止,兼有小汗,手足温和,饮食有味,二便如常,所谓内外无邪,不必服药。邪热者,偶受风寒,头痛恶寒,四肢冷而无汗,荆防地黄汤内加肉桂一钱,一二剂尽可解散表邪而愈。古人云∶热不可尽除,真格言也。

有孕之妇遇出痘时,急宜远出回避。若至出痘,当发热时即以保胎为本,以托痘为标,仍用升麻葛根汤加酒炒黄芩、土妙白术,以保护其胎元。夫黄芩寒凉易至冰毒,若无孕不敢早用,然有孕而毒火熏蒸,不用黄芩以清内热,胎必不能保矣。至于出齐热或未清,黄芩亦不妨再用。

形色

痘以饱满为形,红活为色。顶陷不起是气虚,色不鲜明是血虚,宜培补气血为主。真阳虚者、乃无红晕,甚至通身皆白,身凉不温,宜大补元煎,阳回身温,转白为红矣。又有一种遍身血泡者,此非血多,乃气少不能统血,故血妄行,急当大补元煎,阳气充满,血泡变白而成功矣。庸医不明此理,谬言血热,误用寒凉,变症日增。形与色,外象也。必要饮食有味,二便如常,知其无内病,可以不服药。若二便不调,饮食不下,烦躁闷乱,夜中不宁,形色虽好,亦甚可忧,必当察其病情何如,小心用药,挽回方妙。形色不佳,多半是气体虚寒,手足厥冷,头重神疲,便清泄泻等症,必当大补元煎,兼用附、桂。若泄泻不止,并当添入龙骨、粟壳等药以收涩之,方可回生。

痘以红为贵,有圈红、巽红、铺红之别。圈红者、一线红圈紧附痘根,最为佳兆。巽红者,痘根血色隐隐散漫,亦气不收之故,速宜大补气血。铺红者,一片平铺,无痘之处亦红,所谓地界不分,若兼不恶寒,口渴而渴,小便臊而短,大便燥而结,内热有据,宜白虎地黄汤以利之。热退身凉,即宜平补,不可多剂。又有一种锡光痘,身凉不温,色白不红,此乃阳虚,阴象也,宜大补气血,附、桂同施,气足阳回,痘根红而浆稠痂结矣。又有一种根无红盘,顶含黑水者,乃阳气大虚,阴气凝结,亦宜大补元煎,兼用附、桂,黑水化而为脓矣。痘有五泡,曰水泡、脓泡、灰泡、血泡、紫泡。痘有五陷,曰白陷、灰陷、血陷、紫陷、黑陷。水泡者,皮薄而明。《经》言气热生水,要知清浆皆水。何以不成脓?火少故也。

必当姜、桂、附子等药,大剂陡进,水必成脓。若误用凉药作泻后,转为白陷。脓泡失治,则破流脓水。灰泡失治,转为灰陷。二症亦宜参、熟、附、桂,大剂多进。若有小颗粒发出,谓之子救母,生意在焉。血泡者,乃气虚,非血热,亦宜大补元阳,否则变为白陷。紫泡者,其症有二∶紫中带青者,亦因气虚不能摄血、阴血凝结而成,其人必身倦,恶寒,舌苔白,饮食不多,大小便清白,速宜大补元阳,否则变为紫陷;又有一种紫黑焦枯者,乃纯阳无阴之症,其人必口干恶热,小便短,大便结,此实火也,宜清凉解毒,白虎地黄汤酌加大黄以行之,但得灌浆,尚可望生,失治转为黑陷。又有一种小儿因服凉药,腹中作痛,呕吐泻利,将成慢惊,头面大热,唇焦舌黑,亦似实火,此乃火不归元之故。实火者,二便臊闭。虚火者,泻利不止。全在细心体察,方得其真。《经》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实者责之,虚者责之。盖言万病皆当体察寒热虚实。医治痘症,可概云实火肆用苦寒克削,以毙人性命耶。

起胀

痘至开盘,头面腮颊亦肿,谓之起胀。至脓成浆足,痘回而胀消,谓之收胀。盖缘毒瓦斯由内达外,此时尚在肌肤之间,故腮颊亦随之而肿。迨至脓成浆足,毒瓦斯尽化为脓而胀自消。亦必脾胃强健,方能如此。若当起胀而不起胀,乃由元气内虚,不能送毒外出之故,宜用大补气血之药,少加发散,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盘自开而胀自起。若痘未开盘而头面先肿,乃元气大虚,此乃虚肿、非起胀也。其痘必不能起胀,亦宜大补元气,肿自消而胀自起。又有痘已回而肿不消,乃元气大虚不能摄毒,余毒留于肌肉之间,不能尽化为脓所致,亦宜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余毒尽化而脓消矣。《痘书》云∶痘出稠密封眼者有救,不封眼者无救,此言不确。起胀者有救,不起胀者无救,此言甚确。封眼者眼弦多痘,胭脂水涂之仍可以不封眼。不起眼者乃元气大虚,何以送毒外出?必当大补元煎、附子、肉桂大剂多进,胀起而毒化,一定之理也。

养浆

痘之紧要,全在养浆。浆成则毒化,浆不成,痘斯坏矣。自发热、见点、齐苗、灌浆,无非为养浆而设。若颗粒稀蔬,根盘红润,精神爽健,二便如常,乃上等痘也,可以不药。

倘形色平常,全凭用药、助其气血,以养其浆。最怕者无热。全仗真阳充足出而用事,方能化毒成脓,设阳气不足,何以蒸化其毒,宜在补阳气,实为上策。紧防泄泻,泻则中虚,阳气一亏,毒必内陷,定当预为提防,补其阳气,助其脾胃,浆干痂结而成功矣。煎药方无非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之类,相兼服之,万不失一。而世之面麻者,皆因不明是理,养浆时被庸医误用消伐之药,中气下亏所致。若于养浆时,大剂温补,气血充足,落痂后断无面麻之患。又有一种小儿痘后满头溃烂,名曰虚阳贯顶,又曰发疽。经所不愈,此乃出痘时误服凉药,胃中受寒,阳无所根据,上冲头顶,譬之火炉中以水泼之,则热气必上冲,此理无二。

速用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引火归元,旬日可愈。

收结

收者,浆回而胀收也。结者,脓干而痂结也。收结如法,其功成矣。倘浆回而肿不消,脓成而痂不结,亦是真阳不足,身无热,不能干浆化毒之故。脓浆充足,必赖阳气熏蒸,方能结痂。阳气二字,岂非痘症始终必需之至宝。设此时气体虚弱,不能结痂,必相其虚实,无非培补气血,无不立见奇功。又有一种浆不能干而生蛆,谓之蛆痘,总由阳气不足之故,俱宜大补元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脓自干而蛆自化,痂结而愈。

痘毒

痘本胎毒,自内达外,若出痘时尽化为脓,痘后无余毒矣。当其初,总宜培补元阳,兼用散药,毒瓦斯方能尽出,化而为脓。时师用黄芩、连翘、泽泻等药,在彼以为凉药可以解毒,岂知痘乃胎中阴毒,得阳气则行,得凉药则滞,毒瓦斯因凉药留滞于肌肉之内,痘后所以发为大疽,名之曰痘毒。皮色不变者居多,宜大温中饮数剂,全愈。其色红白相兼者,半阳半阴症也,荆防地黄汤与大温中饮相间服之,数日亦愈。倘已溃烂,亦以荆防地黄汤与大温中饮相兼服之,计日可愈。荆防解其凝结,姜桂散其寒凉,所以可愈。倘时医见之不分阴阳,统言火毒,仍用生地、连翘、银花等药,以致坚肿不消,溃烂不敛,清浓淋漓,久而不愈,渐致泄泻不食,脾胃一败,不毙鲜矣。若红而带紫者,乃阳症也,方可以荆防地黄汤愈之,大便结者下之。然阴症多,阳症少,痘后并未见有阳症之毒也。又后有痘毒色白方最效。

痘症诸方

补中益气汤∶此方补气散毒,气虚者初出痘时服三四剂,痘易起发。痘顶陷者亦宜服之。党参三钱,黄二钱,白术钱半,炙草一钱,当归二钱,陈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加姜煎,可与荆防地黄汤相间服之。

荆防地黄汤∶此方补血散毒,血虚者,初出痘时服三四剂,痘易灌浆,与前后各方相间服,无所不可,荆芥一钱,熟地四钱,山药二钱,丹皮、防风、云苓、山萸、生草各一钱,加生姜二大片为引,加黄酒并冲服。

大温中饮∶此方补气血,散寒邪,提痘浆,散痘毒。凡痘顶不起,空壳无脓,呕吐泄泻,脾胃不开,痘色不红,将欲塌陷,速宜煎服,并与大补元煎相间大剂连进,温中散寒,立时起发,功难尽述。熟地五钱,白术三钱,山药二钱,党参三钱,黄二钱,炙草二钱,柴胡二钱,麻黄一钱,肉桂一钱,泡姜一钱,加生姜三片,灶心土水煎浓,用夏布拧出药汁,少加黄酒,多次灌之。不可减去麻黄,汗多者减之。

大补元煎∶此方大补气血而专治痘症误服凉药,呕吐泄泻,痘不起发,危在旦夕,速宜大剂连进,不可减去附子。与六味回阳饮相间服之,立见奇功,有鬼神莫测之妙。倘二、三剂后,泄泻不止,酌加附子,更加龙骨、粟壳各一钱。倘泄泻全止,减去附子,若附子太多,则小便闭塞。熟地五钱,党参三钱,山药二钱,杜仲二钱,枣仁二钱,枸杞二钱,萸肉一钱,炙草二钱,故纸二钱,白术三钱,肉桂二钱,附子一钱,加生姜三片,好核桃仁三个,打碎为引。痘后减去附子,只用肉桂数分,调理数剂,计日可复元。

六味回阳饮∶此方大补元阳,专治小儿气血本虚,痘疮白塌,或误服凉药,呕吐泄泻,将成慢惊,危在顷刻,速宜服此方,倘有转头,即加入大补元煎之内,同煎叠进,名返魂丹,真仙方也。附子二钱,炬姜一钱,当归三钱,肉桂二钱,党参三钱,炙草一钱,加胡椒细末三分,灶心土水澄清煎药。或减去附子,亦名六味回阳饮。以多进为好。

白虎地黄汤∶此方去实火、解邪热。专治小儿出痘,发热不退,口渴喜冷,痘疮黑陷,小便赤臊,大便闭结,口鼻气热等症,酌加大黄以行为度。若二便清白,不喜饮冷,身虽大热,乃是虚火。仍宜温补,所谓甘温退大热。不可妄投此药,此乃备而不可轻用之方也。

石膏一钱,生地一钱,当归三钱,枳壳一钱,大黄钱半,木通二钱,生草一钱,泽泻一钱,加灯心为引。热退身凉,即宜以荆防地黄汤调理之。

治验

一余外甥孙汪宣,六岁,向日体气虚弱,偶尔感寒,或食凉物,即喘泻发热。素知其中虚生寒,宜用温补,不宜寒凉。乾隆甲寅年出痘,医师开方,皆是生地、银花等药。余曰∶药性与气体相违,何能对症?因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桂,四剂、痘疮结痂而愈。

一江姓子,二岁,发热三日,痘已出齐,亦不甚多。痘科欲以大黄、连翘等药灌之。余曰∶此药灌下,作泻一二次痘即收矣。彼不信,作泻后痘果收。痘科用雏鸽子煮水灌之,次日忽有小痘暴出。余曰∶宜用补也明矣。奈痘师仍用小药数粒,泻利不止而毙。

一使女喜连,五岁,发热一日,红点遍身成片,痘师曰∶此名火燎苗,十二日症也,万不一活,坚云不必服药。余徉应之,乃以大补元煎二剂,脾胃较健,四剂而苗齐浆足,惟形色晦暗,且不结痂,七剂而痂结,十剂而全愈矣。医曰∶此痘能生,万不可解。

一余胞侄文豹,周岁,出疹失于表散,叠用寒凉,泄泻呕吐,唇焦舌黑,已成慢惊,危在呼吸。余往视之,谓医曰∶此凉药逼火上冲之故,外虽极热,内实真寒。医曰∶唇焦舌黑,岂非实火!余曰∶泄泻便清,岂非虚寒!天下岂有大便泻,小便清之实火乎?医不能答。

用案一魏明府之子,三岁,出痘甚稀,痘科用凉药数剂,幸此儿体旺,虽未大泻,而黑斑不退,知其真火被清也。痘后月余,顶间忽发一毒,皮色不变,大如酒杯,此凉药凝滞故也。

余用大温中饮,数剂而消。

一舒友子,十岁,满头溃烂,清脓血水,几数十处。其父云∶此痘毒也,半年不愈。取出向日药方,都是连翘、生地等凉药。乃知是寒凉入胃,火无所根据,上冲头顶,此即所谓虚阳贯顶也,宜引火归源之法,用大补元煎兼加散药,每日一剂,十日全愈。

一余胞侄,七岁,在常州、出痘甚稀,医师以凉药败毒,当时虽未塌陷,而形状已野狼狈不堪,一月后,右腿发一大疽,皮色不变。医师坚称火毒,仍以生地、银花、黄芩、山楂、山栀等药治之,一剂而脾胃更减,神气昏沉,二剂而呕吐泄泻,三剂而随服随吐。庸医不知药不对症,故胃中不受,而曰∶吐药不吐味,以致疮色晦暗,又数日不溃而殂。

一六安僧人某者,风雅能诗,二旬外发热出痘,予往视,见其颗粒稀疏,根盘红活,问其饮食有味,二便如常,彼求方药,予曰∶如此好痘,可以不药。次日,有痘师往,彼为之泻火各种凉药,每剂加大黄三钱,连服三剂,泻利不止,痘疮塌陷,绝口不食,数日而逝。

虚弱人出痘,误服大黄、真是毒药,试验甚确,未敢隐讳,治痘者切宜猛省。

一予外孙汪陵,丙辰五月,尚未一周,向日便溏腰软,气血不足可知,忽发热一日,周身出痘,稠密成片,痘顶各有小孔破流黄水,目瞠不能暂瞑,昼夜下利十余次,乳汁入口即从下窍流出,肛门无沿,空洞一穴。《痘书》云∶肛门如竹筒者不治。群医袖手。余曰∶此即前发热论中所谓阴毒太重,阳气大虚症也,非大加温补,万不能生。即将大补元煎,每剂用附子二钱,肉桂三钱,炮姜一钱五分,丁香末五分,胡椒末三分,浓煎滤汁,昼夜频频灌之,药汁入口已从下窍流出,一连九次,灌完一剂。见者曰∶不必再灌,待时而已。幸其母细心体贴,曰∶药虽流出,似觉较少,且灌药一次,目瞑片刻,定是效验。于是照原方不改分毫,如前法,每日一剂。又三剂,此儿竟能假寐片时,泻下之物青黑中带有黄色,知其胃气生动也。照原方又进三剂,肛门有沿,泻利稍止,痘顶小孔长满,且已起发,全灌清浆。

照原方加龙骨末、粟壳各一钱,又进四剂,痘已全然结痂,至第十三日,痘痂落尽,斑点全无,肚腹亦好。闻者莫不称奇。余识得此儿是虚寒之症,用药得宜,故有效耳。寻常泄泻者亦可治。以上见《遂牛编》。

辨痘法

小儿发热,五指梢及中指冷是痘疹,中指热是风寒。

看耳法

耳后红筋痘必轻,紫筋起处重沉沉。

兼青带黑尤难治,用药精详也得生。

辟秽气法

凡犯房事、经水、生产秽气,以大枣烧烟解之。若防发痒者,以桦皮和大枣烧烟解之。

被酒气犯者,以葛根、茵陈蒿烧烟解之。犯五辛气者,以生姜烧烟解之。被死尸气及疠气所犯者,以大黄、苍术烧烟解之。被狐臭犬羊气犯者,则烧枫树叶解之。若遇风雨时者,则烧苍术、枫树叶解之。若血少而浆难之痘,则忌烧苍术,盖恐愈燥而浆愈难耳。若遇诸恶气,则以乳香烧烟熏之,以胡荽酒喷之。俗有煮醋熏痘者,以醋能活血,殊不知醋收敛,大非所宜也。

暑月出痘

房中多置凉水,以收热气,心自清凉。

冬月出痘

房中多置炭火以除寒,使血气和畅为妙。

出痘儿睡不可惊动

此最要紧。一经惊动,则易成痘前痘后惊内,抑且停浆不发。

二十四项方

一、肾经发痘初热腰痛,身如打伤,背不能伸,或连尾脊骨痛,雄鸡一只,剖开鸡腹,取出肝肠,立将烧酒一杯喷鸡腹内,安放腰上用带紧缚,限一炷香久为度,其鸡即青臭不可闻。连用二三只,其痛自止痘亦出。凡用此方,必戒杀放生,以为小儿种福。

二、心经发痘忽然抽掣。此症与急惊相同,用桃树皮、葱子、灯心,共捣烂,敷囟门、肚脐及手心足心,限一炷香为度,则惊自醒而痘自出。又于手足合骨处、用灯火各烧一下,以散风痰。

三、小儿体性怯弱,或因吐泻之后元气愈亏不能胜毒,汗出如珠,四肢厥冷,似睡非睡,眼中露白,此症与慢惊相似乃危症也。急用大附子四钱,干姜四钱,丁香三钱,陈淡豆豉三钱,小雄鸡一只,共捣烂,再用烧酒略炒温,敷脐上及两足心,急换一二次,其痘自出。

若有泄泻,加灶心土三钱。

四、后生辈或失阳之症方发痘,欲出不出,狂言乱语。此痘毒不出,郁火攻心。既不敢用清凉之药以解毒,又恐骤用补剂以助火,此最难措手之症。急用雄鸡一只,生剖开腹去肠杂,以烧酒喷之,敷于脐上,其痘自出,其语亦止。凡欲补而不敢补,其痘不能出者,俱用此方,此从外托内,神妙无比,切勿视为寻常。或遍身疼痛,乃毒出肾经,用黑豆一升,煮熟擂敷腰上即止。盖黑豆能解肾经痘毒也。

五、少年出痘,或当色后误为发散传为阴症,新生鸡蛋三个,取蛋白调乳服,再用艾火灸肚脐四围,及脐下寸余;又扯起阳物,离粪门各一半灸七焦,其阳自回。

六、女人天癸已至,当出痘之际经水忽行,一则惧其秽气相冲,二则惧其血衰不能化毒。此最危险之症,急取桃树上寄生,擂烂敷足心,三炷香久为度,经水自回,痘亦万全。

又方∶月月红花(又名月季花),取花与枝叶煎酒服,并煎浓汤周身洗浴,神效。

又方∶老杉树皮、旧棕、胎发、共烧灰、调酒服,立止。

七、孕妇出痘激动其胎又不得下,或胎死腹中而不能出。此至危之候,宜取路上推车虫(又名推屎虫,即蜣螂也)及所推泥丸,一并焙干,研为细末,加威灵仙同研,用酒调为丸,纳脐中,将膏药贴住(不论何项膏药),三炷香久为度,其胎即下。如经不能,亦可以通。

八、孕妇出痘腹中作痛,乃胎动也。若不顶住,一经临产则气血两败痘必不全。急宜内服安胎散(照妇科内安胎方服之),外用莲蓬壳、益母草各三钱(烧存性),艾叶三钱,共为末九、少年出痘吐血或鼻血不止,此虚火上炎血不归经。宜取白果擂水服,后将柏树上寄生二两,山栀根(去梗)二两,共擂烂敷脐中,连换三次,其血即止。未止,即照卷一鼻部鼻十、痘当起胀之时忽然便血,血即下漏,安能起胀,最危急也。用地榆、生大黄、红花根,共为末,烧酒调匀,敷尾脊骨,三炷香久为度。连换三次,其血自止。如痘内夹有斑症,或夹丹症(形如斑点者是),用土朱、紫草,为末敷之,即退。

十一、肝经出痘,大便下血,眼红气粗,丹痧满面,紫黑不起,白颈蚯蚓七条(焙干),栝蒌仁三十粒(去油),杏仁十五粒(去皮尖),共研末,陈茶调匀,作饼贴脐,一炷香久为度十二、肺经出痘,滑精梦遗,咳嗽失音,不省人事,取新生鸡蛋一个,略开一孔去黄白,只用蛋壳,将元参一两取汁灌于蛋壳之中,用纸封固,再将熟黑豆捣烂包裹蛋壳,置火中煨一炷香久为度,取出冷透火气,将元参汁与服,其音自清,而嗽亦止。

十三、小肠经出痘,遍身发斑,片红片紫如云如霞,无痘出现,不省人事。急将悉尼与食,又将芙蓉花、川椒、胡椒共为末,纸卷为条,蘸麻油用灯盏盛之照于被内,覆盖一时,其斑自退,而痘自出矣。

十四、胃经出痘,咽喉闭塞,或致失声,不思饮食,上吐蛔虫,下泻恶血,急将绿豆为末,以鸡蛋白调之,喉闭则敷于颈,吐蛔则敷于脐上,泻血则敷脐下。

十五、命门出痘,锁眉刺心,烦闷不安,大热不退,生艾叶一两,黑豆一撮,白芥子三钱,醋煮一滚为度,共擂烂作饼敷心前,连换数次,热退心安。

十六、肾经出痘,尾脊骨疼痛,日夜不安,芙蓉根、马鞭草,共擂烂,炒温敷尾脊骨上,其痛立止。

十七、时值疟疾而复出痘,口吐白涎,咳嗽失声,生姜切片,包大附子煨,再取姜汁和当归、生地、白芍,共捣烂敷脐中,二炷香久为度,白涎自止。

十八、痘见脾经,甚为美也。然防禁不周,秽污相冲,痘不起发,狂言乱语,遍身痒塌,抓破出血,声哑气急,急用石膏、寒水石、麝香、郁金、甘草共煮透,去甘草,滓又煮干为末,用蜜调敷胸前,谵语自止,而痘亦起发矣。

十九、痘出太阳,舌心黑,口气臭,大小便不利,痘色红紫,青黛,防风、全蝎、石膏、熟大黄合匀为末,作饼敷脐中,痘色自活,诸症自退。

二十、痘出太阳,夹斑夹疹,胡言乱语或失声不语,悉尼水磨真象牙与服,则安静声清,斑疹亦退,其痘自出矣。又夹斑而出者,有红赤点,随出随收。又夹丹而出者,红赤成片,俱用玄参、升麻各二分,甘草八分,防风、荆芥、牛蒡子各六分,煎服。如夹麻疹而出者,照上方加桔梗、黄芩(酒炒)各六分,煎服,均极效验。后尚有外治一方。

二十一、痘出胸腰,疼痛叫唤不安,豆豉三两,胡椒一钱,共擂烂,又将生姜四两捣汁调匀炒温,敷于胸腰二处,其痛立止。

二十二、痘出肾经,腰腹绞痛,吐泻交作,手足冰冷,大汗如注,此阴盛阳衰。此最危险,急用乳香、没药、人参各一钱,为末作丸纳脐中,又将艾叶炒热敷于丸上,其症自平。

二十三、痘出不快,烦渴闷乱,卧睡不安,咳嗽失声,艾叶一碗,胡椒三十粒,擂烂调水取汁,熬膏作饼敷脐中,诸症自退。

二十四、痘如麻子一片成毡痒甚,此为风毒,非真痘也。因风寒闭塞皮肤,以致真痘不出。菱云子煮水洗浴,再用猫爪、荔枝烧烟熏之,则真痘出而痒自止矣。

推拿法

初发热或为风寒所闭,一时无表散之药,须用推拿法以松肌表,其毒自出。又或其儿素性怯弱,为风寒所束,固不得不发,又恐表虚,用药发表,有伤元气,亦用推拿之法。又或其儿即服表药,依然身无微汗,寒邪闭锢,其症不退,欲复用表散之剂,又恐过表以损元神,亦须用推拿之法。盖发散之药,多能耗气,推拿之法,不过松肌发窍,运动筋骸而已。窍开则气通,筋运则血行,气血通畅而邪自出,勿谓推拿之无益也。余常用之,其效甚捷,故用其法。取温水一碗,先用大指蘸水,于小儿两鼻孔洗擦而上推者二十四下,谓之洗井灶。

再于印堂用两手指分开擦二十四下,谓之开天门。又于小儿两手食指擦下三十六下,以泻三关之火。又于中指擦下三十六下,以泻心经与肝之邪。又将小指数摆,谓之乌龙摆尾。再于脉门擦下三十六下,复擦上十二下。又于掌上顺运八封周旋擦一百二十下。然后于虎口及手足凡接骨之处,其穴有窝,于各穴窝间用力俱捏一下,脐下丹田各捏一下,背上两饭匙骨下及背脊每骨节间各捏一下,任其啼叫,令汗出而肌松,痘毒亦从而出矣。但推拿后,宜令儿睡发汗,不可见风,腠理既开,恐风邪之复入也。或用前顶方,将桃树皮与姜、葱擂烂,炒温敷于脐上,一炷香久为度,亦取其发表之义也。

痘疔

痘中有紫黑干硬暴胀独大,脚无红晕,或疼或不疼者,即痘疔也。痘疔能闭诸毒,未齐有疔,则诸痘不能出现;既齐有疔,则诸痘不能起胀;行浆时有疔,则诸痘必致倒陷。故初出时,见有紫黑独大之点,恐其成疔,即宜以银针刺破,吸尽黑血,然后以拔疔散敷之。次日复看,若再硬胀,仍然刺破,以前药敷之,必转红活,方可已也。若针挑不动,手捻有核,则成疔矣。须用针从四旁刳开,以小钳钳出,其形如钉,有半寸许长。拔去其疔,仍以前药敷满疮口,乃可无虞。又手足四肢有痘,惨暗坚硬而甚痛,或外无痘而内有核作痛者,亦痘疔也。宜以艾火烧之即愈。或以灯火烙之亦效。若不急治,则其痘深陷,穿筋透髓而烂见骨,甚可畏也。又天庭有黑点,心窝、舌上必有疔;地角有黑点,阴囊必有疔;两颧有黑点,两腋必有疔;准头有黑点,四肢必有疔。此观显可知其稳,又不可不详也。一妇人出痘,稀疏朗润,似为顺症,但热不退,已而明润者渐觉惨暗,其人亦烦闷不安。详观面部,见地角一痘,紫黑将焦,察其阴中有痘疔,形如黑豆一颗,此乃疔也。用银针剔破,钳出痘疔,以拔疔散敷之,其热遂退,诸症悉皆润泽起胀而愈。

拔疔散∶明雄二钱,胭脂末五钱(无则胭脂膏亦可),共为细末,凡遇痘疔、贼痘,刺出又方∶京城油胭脂敷之,立能止涌,其效如神。

又方∶明雄一钱,紫草三钱,共为细末,多用顶上胭脂汁调匀,用银针挑破,擦之神效,与油胭脂同。

又方∶将疔挑破出紫血,蒲公英熬膏,放水中一日一夜冷透火气,敷之。

又方∶马齿苋交猪骨髓少许,捣融,敷于四围,顷刻止痛,不数日能拔疔根,屡试屡验又方∶大蒜头,切三分浓安痘疔上,用艾一团如豆大在蒜上灸之,每五次,换蒜再灸,若紫血出后肿痛不止,尤当用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

舌上痘疔

铜绿、雄黄、朱砂、银朱、人中白,共研匀掺之。

赤斑核

小儿出痘,有名赤斑核者,形如瘰,发无定处,多在活肉筋骨间,则周身之痘皆不发起,尽归于瘰一处,危症也。治法∶将瘰用手撮起,以红绳紧紧扎住,然后用独蒜瓣贴于患处,艾灸七次,务将瘰灸至不如痛痒,除其艾蒜,庶痘可发生,通身红活矣。此即痘疔之类,照痘疔各方治之亦可。

痘出一半忽然不语昏迷不省人事手足冰冷目开面青唇白气息俱凉此厥阴症也。用雄鸡一只,生剖开去肠杂,以烧酒喷鸡肚内,敷脐上,用布扎紧,约一炷香久取出,连换数鸡,其痘乃齐,其人自愈,其效如神。

热症方形虚症又现元气本来虚弱而毒瓦斯猛烈以致痘出不快此症解毒既恐伤元,扶元又恐助热,颇难用药,照上方,用敷脐上,屡用如神,万无一失。

上身痘已起胀下体痘尚未出或出而陷下不起

顶好热烧酒,用绸蘸酒乘热熨之,其痘自出,屡试皆验。如不见效,即照前方用鸡敷脐之法,无不效也。

痘不起浆

凡痘不起浆,或浆起复收。急取癞虾蟆一个,用手捉住,将虾蟆头对住小儿之口(用绸将小儿眼遮住以免虾蟆吐浆入内),离二三寸远,约一顿饭久放去。加换一个,仍向儿口对之,连换三次,其毒已被虾蟆吸尽,即灌浆收功。此法起死回生,神效之至。

又方∶顶好热烧酒,用绸帕蘸透,时时熨之,轻者此法最妙。

痘症黑陷不起

凡心烦心喘,妄语见鬼,以不落水猪心血和冰片,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以紫草煎酒下。少刻下瘀备,神清,痘即红活透出。此医所不能治者,百发百中,神应非常。

又方∶升麻一味,先煎浓汤去渣,用胭脂十余张,于汤内揉出红汁,加明雄黄末钱余,即以胭脂绵蘸汤于疮上试之,胭脂红花膏所染,故能活血散毒也。如疮不起发,试之亦可,神效非常。

两头痘

自胸以上,自脐以下俱有,中间一截全无者,名两头痘。此血气不能贯通于上下,而腰脐之间,恐为寒毒凝滞也。若不急治,七日之后,必变灰白之症矣。见点时,急用生、当归、赤芍、桔梗、防风、浓朴、续断、白芷、山楂、木通,入黄豆三十粒,煎服之后,中间有痘,乃可无虞。

蛇皮痘

头面遍身俱无空地,状若蛇皮,故以是名。必干枯不能作浆,至十二三日而死。昔予孙女出痘如此,发热之时,寒战切牙,口气臭甚,常如食物。余曰∶此恶候也。急与解毒,用解毒汤,日进三四服,及痘出密如蚕种,颗粒不明,乃用前胡、川芎、丹皮、栀子(炒黑)、紫草茸、人中黄、连翘、牛蒡、黄芩、红花,连进数服,乃分颗粒。其后加生、白芷,去人中黄、紫草、黄芩、红花等药,其水渐升。乃用参归鹿茸汤加丁桂、白芷、白芍、次加白术,其浆乃足。浆起之候,竟似蛇皮,落痂之际,或片连皮而去,遍身如蛇蜕壳,手足指甲无一未落,毛发悉皆脱换,其症果蛇皮也。善以治之,亦竟安全,可见不治之症,亦勿弃而不治也。但症遇恶烈,药必猛攻,而迁延观望,岂能救乎。

空仓痘

痘虽肥满,内是干枯,全无血水,乃空仓也。其痘硬者,名铁壳空仓,症至如是,其必死矣。此等之症,其气虽盛,其血必亏。或又以前失于解毒,致毒火内炽,其血愈涸,浆汁乃血之所化,血枯故是空仓。一儿出痘甚多,体性又弱,医人不明气血之理,只谓保元汤乃治痘至稳之剂,人参用至数钱,其痘竟无浆汗。请余往视,余曰∶此空仓也,汝试以针刺之。剔破之痘,俱无血水。其家人大惊。余曰∶无妨,此气有余而血不足也。人参可以不用,乃用川芎、炙、白芷、牛蒡、肉桂各八分,归身、鹿茸各二钱,大生地三钱,白芍一钱,穿山甲四分,连进二服,浆脚来矣。乃去牛蒡,而又以补血为君,补气为臣,其浆乃足而愈。

茱萸痘

其痘不甚起胀,四弦起而中略陷,痘有乱纹于顶上,形若茱萸,名茱萸痘。其后必空浆倒陷而死。此毒盛而中气又虚,故痘顶有纹而不尖圆也。一儿出痘如此,诸医皆云难治,请余视之,见痘中间多有黑眼。余曰∶以毒凝而气不能升,其毒将入脏腑,急为解毒行气,犹为可救。盖此时只六日也。乃用生、牛蒡、连翘各一钱,赤芍八分,升麻、白芷各六分,黄芩五分,黄连二分,甘草二分,川芎一分,蝉蜕二个,外以杨柳煎水洗之,连服数剂,其痘渐圆净,纹与黑眼俱无。其后,以补气为君,补血为臣治之,竟愈。余治此症甚多,其先必须解毒行气,茱萸纹乃可除也。

血泡痘

满泡通红,其内是血,故名血泡。此血热毒炽,不能运化以成浆,故有此症。急宜凉血解毒为主。用生地、赤芍、红花、紫草、丹皮、牛蒡、黄芩、白芷,弱者忌服,查前看形色法,斟酌用之为要。

白浆痘

初起发时,疮痘即有白浆,其后必成灰白痒塌而死。盖浆必由脚而起,乃为顺症。此毒参阳分而阴血不能运化,故不久而即陷伏也。但初起之际,间有数点,即刺去其浆,随刺随长,有浆则又刺去,时时看视,不可怠玩。内服千金内托散大补气血,乃可无虞。若遍身如此,则难治矣。慎之慎之!或照前看形色法,大补元煎治之更妙。

千金内托散∶人参、当归、炙各钱半,白芍、肉桂各六分,川芎、炙草各四分,白芷七分,山楂八分,木香、防风、浓朴各三分。

漏痘

参看各前篇。痘未成浆,顶上有孔,漏出汁水,堆聚而结,形若癞头,俗呼漏痘。此因表虚不能养浆,故不伤而自溃也。急宜补气健脾,固其肌肉,乃可救也。若遍身俱溃,则必死矣。须用人参、炙、当归、官桂、川芎、白术、白芷、炙草、丁香、淮山,加龙眼、莲子同煎。

蛀痘

痘有小孔如针嘴大,似虫蛀之眼,故曰蛀痘。此腠理不密,乃有此痘,若不急治,大泄元气,必成灰陷而死。须用人参、炙、当归、炙草、肉桂、丁香,加荔枝为引,必孔秘而痘乃起胀行浆也。仍参看各前篇为要。

琉璃痘

痘虽光亮,全无血色,明若琉璃,略擦即破,内俱清水,而或出血,总无脓浆,此血气不能运化毒瓦斯而然也。后必音哑而死。痘若起胀见有此等,急取其尤者而刺去其水,再用实浆散∶人参、黄、当归、鹿茸、白术、淮山、山楂、扁豆、白芷、炙草,加黄豆四十九粒。或用大补元煎各方更妙。

草尾珠痘

遍身俱陷,惟尾脊骨一圈饱满润泽,其明如珠,犹之草尾露珠也。盖尾脊为肾部,此必肾强、精髓充足,急用内托之剂,则遍身之痘旋覆起矣。

黑痘

与各前篇参看施治为要。痘毒随血而出,毒盛血热亦盛,故其痘乃黑也。此必死之痘,古方虽有数条,总以凉血解毒为主,姑载于后,以备参用。

初见黑点在皮肤之间者,用朱砂、冰片、牛黄,或用猪尾血调入牙散,好酒同服。

初出点便黑者,用紫草茸二三钱,好酒调服。

又,皮肤发青紫纹者,川紫草一钱,红花、荆芥、防风、牛蒡、生各八分,木香、甘草各三分,升麻五分。

又,黑痕并黑靥者,用蝉蜕五个,紫草茸一钱。

又,黑如煤炭,血不红活者,用紫草、红花、生地、牛蒡、赤芍。

又,黑而软者,气弱而血热也,用保元汤加红花、紫草、生地。

又,焦黑潮热烦躁者,用小无比散三钱,加紫草、生地、红花,磨犀角调服。

人牙散∶人牙(自落者)火存性,入韭菜汁淬之,研为末,加麝香五厘,穿山甲二分,用鸡冠血、葱白煎酒调服。

保元汤∶人参、黄、当归、川芎、紫草、红花、肉桂、防风。

小无比散∶滑石六两,石膏一两(),寒水石()、郁金(甘草水煎透,焙干)、甘草各

头面颈项诸痘

与各前篇参看。诸痘未出,独于印堂先现一颗者,名晓星报点。此痘能闭诸毒,急宜以灯火烧之。但小儿畏灯火,必然躲闪,须用铜钱一个印于痘上,令痘从钱眼暴出,然后烧之,乃不差误。一儿出痘稀疏,潮热亦退,余见天庭有痘二颗,其大异常。余曰∶此宜去之。

其家不信余言,至次晚复来请余,谓其儿潮热复作,烦躁惊谵,痘皆变色,余往,剔去其痘,以药敷之,热退人安,痘遂起胀,勿谓此为无害也。

痘出点稠密,其天庭地角,虽然明朗,而两颧甚秘,一片丹红,不分界地。此毒在肝肺,若不急治,一经咳嗽失声则难救。用前胡、赤芍、紫草茸、生地、丹皮、牛蒡、连翘、川芎、黄芩、黄连、木通、甘草,煎服。外用水柳草煎水时时洗面,其痘立即转色。又或以胭脂米擂水擦痘上,亦能解毒活血,但更难于辨色耳。

嘴角有黑痘一粒而独大者,名单锁口;两嘴角俱有黑痘者,名双锁口,皆恶候也。此毒凝于胃,主不食而死。见此,须宜剔破,用口吸去恶血,以拔疔散(见前痘疔方内)敷之,或先有数点者亦凶。喉窝之痘主烦闷。耳后窝、颈项窝有痘皆不吉。又或不拘何处有痘独大异常者,散(见痘出而喉窝及颈窝甚多者,名猪颈,又名锁项。竟至于颐者,又名托颐。主饮食不进,或喉烂,或声哑而死。急用山豆根、元参、桔梗、甘草、生地、川芎、归尾、木通、牛蒡,煎服。缓则毒结于喉,必难治也。

眼中生痘

真新象牙,磨水点眼,其痘自退,可免瞎眼。

又方∶顶上胭脂,取汁点之,最妙。

又方∶蜒蚰虫(又名鼻涕虫)放眼皮上、周遭走动,吐出涎水,其痘自散,屡试如神。

又方∶照后痘后风眼起翳红赤,鳝尾血方最妙。

又方∶鲤鱼胆点之。鲢鱼胆亦可。

又方∶细茶,口咀敷眼外。

又方∶益母草,熬水点之。

免痘入眼

牛蒡子,捣烂敷囟门,痘不入眼。

出痘眼目红肿

细茶叶、绿豆、净银花,口嚼敷之。或以有膏黄纸涂鸡蛋白贴之,自退。最忌食鸡。

又方∶人乳汁,蒸熟点之。

又方∶金银花、胭脂、人乳汁,取灯芯蘸点之。

出痘症眼有脓血

兔子粪,清油调搽。

出痘眼痛

翳子草,捣烂,左眼痛塞右鼻,右眼痛塞左鼻。

舌与鼻孔有痘

黄丹、老土砖,共为细末吹之。

又方∶青扣布,烧灰吹之。

又方∶硼砂、檀香(烧枯)共为末吹入。

又方∶先用皂角末吹入,再用黄蜡塞鼻。

又方∶柏叶煎水服。

出痘缩舌

蝉蜕、雄黄水煎,木香磨茶调服。

舌上有痘

舌上痘疔见前。人中白(焙)、硼砂、儿茶,共为末,搽舌上。

又方∶先用茶洗净,将金墨磨水粉调涂之。

又方∶先用盐茶洗净,用黄柏、黄连、元参、苦参,共为末,蜜调涂之。

又方∶鸭粪烧研,鸭毛蘸掺之。

舌上烂痘

用油胭脂敷,最妙。

黄柏、黄连、元参,共研末,蜜糖调擦舌上。

又方∶人中白,焙枯为末,搽之。

又方∶硼砂(水飞)、冰片,点之。

出痘口噤不语

吴茱萸,煎水服。

出痘肾肿

桑树皮、细茶、生姜、槐树皮,共捣,清油拌炒,包之。

又方∶若肾红肿,取蓝淀脚汁擦之。

又方∶如风肿者,用盐炒热熨之,或用槐花叶炒热敷之。

肾嘴有痘

公鸭嗄气数次即消。

阴户有痘

雄黄研末,清油搅匀,以鸭毛蘸擦之。

痘症夹斑夹丹夹疹而出

如恐内服凉药有碍正痘,即以细密有膏的青扣布涂雄黄、麻油贴于红处,如难遍贴,即于太阳、太阴、胸、背贴之。

痘出不透腹痛甚或黑陷

急用前鸡敷肚脐方,最为神妙。或照各前方施治,必有效也。

出痘中风

其症眼目直视,牙关紧闭,勿用驱风峻药,宜急用附子、干姜浓煎灌下,令出微汗而愈若手足扯动,急查前急惊门各条细看为要。

杂痘一齐涌出

杨柳叶、柑子叶、老艾叶、腊树叶,共煎水,遍身洗之即退。

又方∶鲜红花、嫩紫草、金银花,煎水,遍身一洗。

又方∶水杨柳、桃枝、槐枝各三条、紫背浮萍,煮水,遍身一洗,将灯火遍身一烧,即出痘毒,而正痘出现。

又方∶清油一杯、白蜡、生姜汁、朱砂、雄黄、共熬热,从头至尾遍身一揩,杂痘尽退,正痘即现。

验痘出齐法

五六日后痘当出齐,凡看痘齐与否,必以脚心为验,脚心有痘则出齐矣。然痘稀少者,亦不拘此,总以热退而痘为出齐也。若热未退,虽四肢有痘,恐终未齐,不可谓毒轻痘少,漫不加意也。

痘症作痒

抓成疮欲落不落,用好白蜜调开水,时时以鹅翎扫之,其疮易落,且无疤痕。

又方∶川椒、艾叶、红枣(去核)、芫荽、茵陈、乳香、白芷梢、陈香圆、安息香各二钱又方∶荆芥穗为末,撒纸上,卷成筒,糊粘纸头,灯上烧燃,在痒处略烧一下,甚妙。

或熏照亦可。

痘中生疽痒不可忍

用针挑去蛆虫自愈。或用嫩柳叶铺床上睡卧,其蛆自出。

又方∶盐醋汤服之。或用痈毒门疮中生蛆方治之,最妙。

又方∶醋汤遍身喷之。服盐醋汤不可轻用。

痘症发热胡言乱语

千脚泥,捣碎,鸡蛋白调敷脐上。

又方∶蓝淀脚汁一杯,燕子泥调敷脐上,烧五寸香久取去。

又方∶小雄鸡一只,生剖开,用雄黄、麻油涂之鸡肚内、将鸡敷脐上,最稳最妙。并用前芙蓉敷足各方,更为神效。

又方∶生萝卜,捣烂,和铅粉作饼,敷脚心,亦妙。

又方∶燕子窝泥、鸡蛋白调饼,敷脐上。

又方∶热甚、恐起惊风,用小针刺(男左女右),中指取血为妙。

痘齐热退爱睡地上日夜不安

此火伏中焦也。用前顶方剖鸡敷脐上自安。

狂热痘毒麻木致死

此症有由脚麻至小腹而死,或由头麻致心口而死,一日死苏几次。药宜早制,以应急用。冬月取小男孩粪(要干结者为佳,稀者不用)阴干,用泥裹好烧成炭,去泥取粪研末,每用

皮肉红肿而痘不肿

三豆散∶黑豆、绿豆、红饭豆(查药物备要便知),共研细末,再将醋研为浓汁,以鹅毛

痘症溃烂脓水淋漓

多年盖屋茅草,洗净焙干为末,搽之,神效。

又方∶松花粉搽之,亦效。

又方∶黄牛粪,焙干研末,清油调服,无论如何溃烂皆能收功。

又方∶紫草,麻油熬成膏,加白蜡再熬数滚,取起敷之,神效。

又方∶京城油胭脂敷之,亦神验也。

痘症泄泻

参看前痘症治验末篇为要。男左女右,在肚角上有一窝,即止泻之火穴也。其法用本人之手下垂肚角,然后将手曲转,令手莫动,以曲骨下为下,此处必有一窝,即于窝中用灯火连烧三次,其泄自止。但痘前吐泻总勿乱治,恐滞毒也。若痘出而泄泻不止,则宜施治,虑中气虚,则难起胀也。

泄有二端。泄而粪黄臭秽,小便赤涩者,此毒瓦斯奔越,热泄也,痘色必红紫,加味四苓散主之;泄而粪清白滑利者,虚寒也,痘色必淡白,参术散主之。如虚泄不止,兼用七味豆蔻丸,无不止矣。此聂久吾先生痘症经验方也。

加味四苓散∶治痘症热泄如神。虚泄者断不可服。猪苓、木通各八分,泽泻、赤茯苓各七分,川连(炒)、黄芩(炒)、牛蒡(拣净、炒香、研碎)、车前子各五分,灯心一团,水煎、参术散∶治痘症虚泻,并寻常脾虚泄泻,屡试如神。白术(土炒)一两,软党参(高丽参钱,四钱,南可。

七味豆蔻丸∶治与参术散相同。肉豆蔻、诃子(俱照前制)、砂仁、白龙骨(煨)、南木香十丸颗泻

痘症小便不通

细茶嚼融,纸包敷脐上。

又方∶樟树皮、姜、葱、老艾,共捣烂炒热敷小肚上,女人放阴门上,即通。

痘症大便不通

葱一把,作饼敷脐上,用锡壶盛滚水熨葱上,即通。

痘症耳目口鼻出脓

行浆之际,有眼耳出脓、鼻窍流脓、口吐臭脓者,皆其内中有痘不能结痂,溃而出脓,不必施治,内痘成脓则毒已化,自可无虞。

痘风余毒入目致生翳障筋膜或成珠目蟹眼

蛇蜕(全者)一条,马屁勃一两,皂角子十四粒(虫蛀者切不可用),共入瓦罐用泥封固,神

痘后风眼或起翳或红赤

经霜大桑叶七片,或冬至收,或立冬收,蒸水半钟,加入食盐少许,早晚洗。

又方∶顶上胭脂泡水铺纸上,以新笔在纸上蘸水一日点三次,三日即愈,极效。

又方∶仰卧床上,取黄鳝尾上血滴入,闭目少顷拭去,一日三五次即愈,重者数日全愈但必须鳝尾血每次换一鳝,用过即可放去。诸药不效者用此极验。

痘风眼边红烂作痒

照卷一目部眼边湿烂红肿第二方治之,最为神效。

痘后两目难开

兔粪二钱,密蒙花、蝉蜕(去足)、谷精草各一钱,共为末,用猪肝竹刀切开,每肝一两又方∶灯心蘸清油润眼上。

又方∶黄柏末,入水久浸,将纸染湿铺眼胞。

又方∶黄连,黄柏,黄芩,元参,乳汁调匀饭上蒸,擦之。

又方∶黄豆,口嚼成饼敷之。

又方∶自己热小便,黄纸浸温贴之。

痘后耳内肿痛时流脓血

先用棉花搅净脓血,然后用黑砂糖调水少许滴入耳中,其痛立止,其汁自干,戒勿抓挖而自愈矣。或照卷一耳部各方治之。

痘后鼻常流涕臭不可闻

此名鼻渊。乃热毒乘于肺经,而热蒸肺窍也。丝瓜近蒂五寸,黄芩、栀子仁、牛子、甘草同煎服。外用丝瓜藤烧灰为末,吹入鼻中,并以丝瓜烧灰调酒服亦可。

又方∶照卷一鼻部松花粉治之,甚效。

痘后唇不盖齿

此气血两虚,急宜大加培补,断不可服凉药,否则必成慢惊之症,则更费手。须请名医,加意调理,不可忽略。若顶门下陷,尤宜急治。

痘后唇口生疮

上唇有疮,虫食其脏。其名曰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肛,其名曰惑,皆由里热生虫,内食脏腑,乃有此疮形也。必其人昏昏好睡,不思饮食,其声嘶哑而音不亮,即狐惑也。

恶之候,必致鼻崩、齿落、失声而死。宜用除慝丸治之。黄连二钱,芦荟一钱三分,使肉三钱,白芜荑一钱五分,蝉蜕三分(烧灰),川楝子肉一钱,共为末,用乌梅洗净,去捣烂,和末为丸,米汤下。

痘后齿痒或出血

此余毒流于胃经,将成走马牙疳也。若不急治,其后牙龈腐烂,日落一齿,满口落尽而死。当发痒之时,急宜用连翘、牛蒡、慈菇、石膏、生地、银花、红花、甘草煎水,时含口内。

痘后牙龈口舌破烂出血或成走马牙疳

人中白一钱,铜绿一分半,麝香一分,共研末,先将浓茶洗净口牙后,用指头蘸药敷,立愈。或照卷一齿部各方治之。

又方∶生香附、生半夏,各等分为末,生鸡蛋白调作饼敷足心,一周时洗去,重者连敷数日。其效如神。

痘后口角流涎

细茶叶末,白沙糖调服。

又方∶盐姜、细茶叶、同嚼食。

又方∶照口部口角流涎方治之。

痘后咽喉肿痛

甘草、桔梗各五分,防风、元参、鼠粘子(即牛子)、升麻、射干各三分,水煎服。

痘后昏迷不语

当毒瓦斯已散,元气未复,精神疲倦,故昏昏喜睡,即呼之不醒,亦自无妨。若连日不醒,口中喃喃自言自语,形如醉人,每多妄语者,此邪热乘于心包也。宜以导赤解毒汤,或以安神丸主之。

导赤解毒汤∶木通、车前、生地、麦冬、甘草、茯神、石菖蒲、栀子、人参、灯心汤下安神丸∶牛黄五分,黄连五钱,当归、炒栀各二钱半,共为末,入猪心血和匀为丸,朱砂为衣,灯心汤下。若无真牛黄,则加川贝、胆星、琥珀。

痘后声哑

杉树节、诃子、生姜、地坊下土,若寒加胡椒煎汤,竹油调服。

又方∶葱、姜、清油,合炒热,遍身揩之,再用灯火喉下一灸,胸膛三灸,两乳下一灸。

痘后心痛不可忍

此余毒归心也。用乳香二钱,水煎服,并用白砂糖四两,酒冲服(水冲亦可)或服护心散

痘后肚腹肿胀

黄柏、苦参,共为末,清油调匀,熬过作膏贴之。

又方∶桐子叶(滚水泡软),用清油、雄黄涂叶上,贴三五次数。

又方∶灯花数十杂,入盐炒过,加铅粉调成饼,贴脐上。

痘后浮肿

照臌胀门病后浮肿方治之,最为简便稳妥。如不见效,照后各症治之。

痘后脓血去尽,脾土已亏,气血俱衰,邪易入而食易伤,故或感风湿,或伤饮食,或滞余毒,皆发为浮肿。然感冒风寒者,多自面孔先肿而身热口渴,宜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车前、防风、大腹皮、甘草、姜、葱汁引,煎服,微汗而肿自退矣。

有感湿气而肿者,多在足下先肿,其形光亮,以手按之而即有窝,其起亦缓。且其人好饮而小便赤涩,以水洗之而更肿者,此水肿也。治当健脾利水为主。宜用苍术、浓朴、木通、车前、滑石、瞿麦、泽泻、猪苓、茯苓皮、大腹皮,使小便清利,其肿自消。外用苍术、檀香烧烟熏之,以被蒙盖,令出湿水,其肿自退。

又有食积而兼滞毒者,多自腹先肿起,必腹中隐隐作痛,不思饮食,且腹有微热,大便黄臭,小便赤涩者,滞积而肿也。治当消导解毒为主。宜用苍术、浓朴、陈皮、大腹皮、香附、川芎、山楂、神曲、牛蒡、连翘、木通、车前、茯苓、半夏、甘草。

又有脾气不行而浮肿者,其皮如臌,按之难下,乃气肿也。治当理气为主,宜用人参五皮散治之。人参、白术、官桂、麦冬、大腹皮、陈皮、桑皮、姜皮、茯苓皮、木香、泽泻、车前、木通。

又有血不行而肿者,其皮肤之内隐隐若有血路,是血肿也。治当以活血为主,用四物汤加人参、陈皮、香附、木通、茯苓治之,使血行而肿自退矣。

又有面目四肢肿者属脾,因表虚为风寒所侵而肿。宜发汗而肿自消。用加味五皮散主之。羌活、防风、桂枝、防己、苍术、木通、五加皮、桑皮、大腹皮、茯苓皮、姜皮、猪苓、甘草。

又有腹胀如臌,眼胞微肿者属脾,因脾胃素虚,土弱不能制水以行水,蓄而不行,故浮肿也。又或伤食滞积,脾不能消,以致湿热内蓄而肿者,俱以浓朴汤治之。苍术、浓朴、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猪苓、木香,水肿者其阴囊亦肿,加泽泻、滑石、车前、木通、葶苈,积滞者加山楂、神曲、三棱、莪术。

莱菔丸∶通治一切浮肿。莱菔子(炒)、胡椒、浓朴各五钱、白术一两,共为末作丸,以又虚弱而气不行者,用肉桂磨酒服,外用烧酒搽之,即愈。

痘后痈毒初起红肿

照前三豆散治之,其效如神。

痘毒色白

此因小儿出痘多服凉药,血寒气滞,以致毒发色白。若再以凉药服之,其毒流走,患生不一,久则生管成漏,漏久必生多骨,害人不浅。凡遇此症,须用小金丹(见阴疽门),服之孔等家果又方∶虾蟆灰散(见痈毒诸方)敷之,亦极神效。

痘后遍身无皮脓水不绝

茶叶(去梗),热水泡透铺床上,睡上一夜,脓水自干。

痘后虫蚀疳疮脓水绝

出峨蚕茧,不拘多少,将生明矾末入内填满,烧令汁尽成灰为末,掺之即愈。

痘风疮逢春即发

黄丹、黄芩、黄柏、大黄、轻粉,共为末,猪油调敷。

孕妇痘症

参看前二十四顶方。妊妇出痘,痘家最忌,盖痘毒出于五脏,痘毒发越则风火相搏,必致动胎,胎动则气血耗散,热必不能送毒行浆,况痘家用药多主温补,如半夏、肉桂之类,皆妊妇所忌,而黄芩、乌药又非痘家所宜,此孕妇出痘,所以最难调治也。遇此,总以清热安胎为主。

见点

孕妇出痘始终以安胎为主,故见点后多服安胎饮为佳。若口渴者,则用人参白术散加减,滞者则用黄芩汤合四君子汤加诃子,血动者用芩连四物汤,腰疼者保胎散宜早服。总之,不拘轻重,悉以清热安胎为主。

安胎饮∶台白党、白术、条芩、当归、白芍、川芎、砂仁、苏叶、陈皮、熟地、甘草,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温服。

黄芩汤合四君子汤∶黄芩、白芍、人参、茯苓、白术、诃子、甘草。

芩连四物汤∶当归、白芍、地黄、川芎、黄芩、黄连。

保胎散∶玉竹四钱(酒蒸)、当归三钱(酒洗),续断(酒炒)、杜仲(盐水炒)各钱半,茯苓

灌浆

长浆之际,痘晕红紫,此血分有热,必用消毒活血汤。内有黄芩,外加白术五、六分,以固胎元,胎必不动。若痘晕淡红以及淡白,必用千金内托散(见前)倍加参,去肉桂,外

坠胎

孕妇出痘以安胎为主。若从前不能按法调治,至热气内蒸而坠胎者多矣。遇此等症,令老成稳婆撑扶产母,以热水净沐下体,扶其上床,不要倒睡,必须强坐一二刻,用滚水兑白酒一种,入童便半盏和服,行其瘀血。若痘稠密用加味保元汤。气血虚甚用十全大补汤。若小腹急痛,瘀血未尽也,宜黑神散以涤除之,寒凉切不可用。

加味保元汤∶台党、黄、当归、川芎、白芷、桔梗、上浓朴、紫草、防风、牛子、白芍、肉桂。

黑神散∶熟地、当归、川芎、甘草、肉桂、炮姜、蒲黄(炒)、黑豆、香附(醋炙)、童便

产后出痘

妇人产后出痘,只以大补气血为主,十全大补汤是此时要方,方中白芍亦用好酒炒熟,不可妄用寒凉,以伤生发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