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物备急丸治疗慢性泄泻

泄泻证一般多能很快痊愈,但亦有经年累月迁延不愈,而成为慢性疾病的。这一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家既感痛苦,医师亦难着手。

泄泻的形成,虽有风、寒、暑、湿、热等成因,但总与脾失运化、积滞难消有关。因为脾胃的功能是输化水谷,若外邪或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时,就会发生消化不良,积滞于中,引起泄泻。张景岳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利作矣。”

治疗本病,当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有积者攻而去之”的方法。其实者,成无己认为“下利,必逐去胃中之实而已”。若积不去邪不净,隐伏肠曲,就会拖延时日,而成慢性腹泻。戴思恭亦说:“隔年及后期腹泻有积故也。”《金匮》:“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很明显地说明了积滞不去,泻利不愈之理。

但积滞曲肠,有寒结与热结之分。我在临床上应用三物备急丸治疗寒结肠中引起的腹泻,颇见疗效。

考三物备急丸方,见于《金匮要略·杂疗方》中,主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痛,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医宗金鉴》释:“以备暴然诸腹满,腹急痛,及中恶忤噤闭卒死者,故方名备急。”是本方原为救急之用,以治急性昏厥及腹满急痛症。后世各家引而申之,以治寒实结积引起的肠道病变。如张路玉《张氏医通》说:“备急丸为治寒实结积之峻药。”许叔微《本事方》说:“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更具体地说出了本方主治泄泻的证候。

本方组成药物,是大黄、干姜、巴豆。这是一首温下峻利的方剂。巴豆辛热峻下,荡涤肠胃;干姜温中散寒;大黄攻下通便,并制巴豆之毒。从方药上看,似难得使用于临床,尤其对长期腹泻,会产生病久体虚的顾虑。但既有寒实内结,不下则病不能去,《本事方》亦曾告诫:“不可畏虚以养病。”但本方究是峻下猛剂,断不难鲁莽从事,必须用之于腹痛(或拒按)便下不畅、声壮体实、苔白、脉沉迟任按的寒结证始可。

备急丸服用剂量,《金匮》为大豆许三四丸,如未瘥,更与三丸。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每次可服四分至六分(因丸剂大小不一,很难准确掌握)。得畅下七八行或十数行,若无其他不良反应,积去痛失,即须健脾和中,以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