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一、周围性眩晕(peripheral vertigo)

(一)耳源性眩晕(aural vertigo)

1.外耳疾病:眩晕常在局部疼痛之后出现,程度轻重不一,系耵聍或异物紧贴鼓膜上,引起内耳充血水肿所致。

2.中耳炎:累及迷路时产生眩晕,查可见鼓膜穿孔、流脓。

(1)迷路周围炎症:轻度眩晕,眼球震颤,乳突部疼痛,前庭功能正常。

(2)局限性迷路炎:阵发性眩晕,旋转时加剧,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传导性耳,前庭功能正常。

(3)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乳突炎时发生。眩晕较重。眼球震颤。慢相方向与肢体倾斜均向患侧,伴恶心、呕吐,不完全性神经耳聋,前庭功能减退。

(4)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早期发生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快相指向患侧。眩晕停止后,患耳全聋,前庭功能丧失,向患侧倾倒,眼震慢相指向患侧。

3.美尼尔氏病: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惊恐万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随耳聋的加重而眩晕减轻,完全耳聋时眩晕停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持续数天发作停止,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听力减退。

美尼尔综合征与美尼尔氏病表现相似,病程演变规律不同,多为持续性,发作时间长,与原发病相消长,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和局灶体征。常为前庭炎症、外伤、出血、脑膜炎、小脑脑桥角肿瘤的继发症状。

4.位置性眩晕:眩晕与头部位置及运动有密切关系,在患耳处于最低点或头部转向时产生眩晕,通常有数秒和潜伏期,眩晕呈中等程度,伴恶心、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持续数秒消失。重复诱发,眼震反应及眩晕程度及速减弱。无耳鸣、耳聋。多在几周内消失。

5.前庭卒中:突发性严重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跟球震颤,伴有倾倒等。为内听动脉血栓形成所致。

6.晕动病:在乘车坐船时发生,眩晕程度不一,伴恶心呕吐较少有倾倒。

(二)神经源性眩晕(neuarogenous vertigo)

1.前庭神经炎: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慢性指向患侧,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在呼吸道或消失道感染后突然起病,发生于夜间醒后。

2.听神经瘤:以高频耳鸣为首发症状,继之产生眩晕,伴听力减退,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头痛,共济失调,鼻唇沟变浅,角膜反射消失。

3.后颅窝蛛网膜炎:在外伤、感染后出现眩晕,伴耳鸣、耳聋、面瘫、颅内压增高。病情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

4.头部外伤:外伤早期出现一过性眩晕,为颅内振荡摇摆感,起立时重,平卧或休息后减轻。血管运动失调时,眩晕呈持续性,伴头痛情绪不稳、注意力集中;合并颅骨骨折时,眩晕明显,伴位置性眼颤高音调耳鸣和听力下降。

(三)躯体疾病性眩晕(somatopathic vertigo)

1.颈性眩晕:发作性眩晕。眼前有黑朦现象,于头后仰或突然转颈时发生。为颈动脉反射性痉挛所致。见于颈椎病、颈肌病和颈部畸形。

2.全身性疾病:为轻度眩晕,少数伴有恶心、耳鸣、无听力下降及倾倒和眼震。为高热、缺氧、缺血等影响前庭功能的表现。

3.药源性眩晕:使用某些药物后产生眩晕。使用降压药、精神药物,可以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低血压,使前庭神经核血供改变产生眩晕,平卧头晕症状减轻,耳毒性药物往往在用药数日至数十日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和眼球震颤,听力逐渐下降。

二、中枢性眩晕(central vertigo)

1.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突然发生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摆动性,自觉双腿发软、站立不稳、地面摇晃、倾斜。伴一过性黑蒙、视野缺损或复视,共济失调、平衡障碍、麻木和延髓麻痹等。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及颈椎病等。

2.脑干出血:部分患者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突然发生,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头痛、视力紊乱、感觉不良、吞咽困难、呕吐、继之发生抽搐和昏迷。疾病进展迅速,常未及抢救而死亡。

3.小脑出血: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患者平衡障碍,不能站立,只能俯卧于床上,伴严重头痛、呕吐、眼球水平震颤,肌张力降低、共济失调,严重者昏迷。

(二)颅内肿瘤

1.第四脑室肿瘤:剧烈眩晕、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眼底视乳头水肿和眼底出血,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既早且重。带蒂的第四脑室肿瘤呆因体位变化而突然产生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和意识障碍。

2.小脑肿瘤:蚓部肿瘤主要为轻度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样步态等平衡障碍,无眼球震颤;突入第四脑室时产生剧烈眩晕;半球肿瘤的眩晕伴有明显眼球震颤;绒球小结叶肿瘤有剧烈眩晕和前症状。

3.脑干肿瘤:眩晕呈持续性,头部转动时加剧,早期常伴有颅神经麻痹、交叉性瘫痪、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