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痹(即走注疼痛)

〔仲〕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兀兀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麻黄 芍药 黄 (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去乌头)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再煎,服七合,不时尽服之。

〔河〕防风汤治行痹走注无定。

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桂(以上各一两) 黄芩 秦艽 葛根(各三钱) 升麻(去节,半两)

上为末。服五钱,水酒各二盏,枣三枚,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本》〕治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肌肉疼痛,渐入左指中,薏苡仁散。

薏苡仁(一两) 当归 小川芎 干姜 茵芋 甘草 官桂 川乌 防风 人参 羌活 白术 麻黄 独活(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酒调下,日三服。

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麝香丸。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用生) 全蝎(二十一个,生用) 黑豆(二十一个,生用) 地龙(半两)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字同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得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州日,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历节病也,三服愈(歙,尸叶切)。

〔丹〕龙虎丹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疼痛。

草乌 苍术 白芷(各一两)

上研为末,水拌发热过,再入乳香二钱,当归、牛膝各半两,酒糊丸,如弹子大。酒化下。

〔无〕附子八物汤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锤锻,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芍药 茯苓 半夏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 人参(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丹〕痛风走注疼痛。

黄柏(酒炒) 苍术(酒炒,各二钱)

上作一服,煎就,调酒威灵仙末、羚羊角灰,臣苍术,佐芥子,使用姜一片,入药末一钱,擂碎,以前药再温服。

〔东)和血散痛汤治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骨头里痛,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行则痛轻,肿却重。解云,先血后气,乃先痛后肿,形伤气也。

羌活身 升麻 麻黄(去节,各钱半) 桃仁(十个) 柴胡(二钱) 红花(一分) 归身(一分) 防风(一钱) 甘草(炙,二分) 独活(五分) 猪苓(五分) 黄柏(一钱) 防己(六分) 知母(酒,一钱) 黄连(酒)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一大盏,煎至一半,去渣,空心热服。

〔罗〕真定府张大,素好嗜酒,五月间病手指节肿痛,屈伸不利,膝髌亦然,心下痞满,身体沉重,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痿黄,精神减少。至六月间,求予治之。诊其脉沉而缓,缓者脾也。《难经》云∶俞主体重节痛。俞者,脾之所主,四肢属脾。盖其人素饮酒,加之时助,湿气大胜,流于四肢,故为肿痛。《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仲景云∶湿流关节,肢体烦痛,此之谓也。宜以大羌活汤主之。《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以苦发之,以淡渗之。又云∶风胜湿。羌活、独活苦温,透关节而胜湿,故以为君。升麻苦平,威灵仙、苍术、防风苦辛温发之者也,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甘草甘温益气,泽泻咸平,茯苓甘平,导湿而利小便,以淡渗之。使气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湿也。

羌活 升麻(各一钱) 独活(七分) 苍术 防风 甘草 威灵仙 茯苓 当归 泽泻(各半两)

上锉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本》〕麻黄汤治历节。

麻黄(一两) 羌活(一两) 黄芩(三分) 细辛 黄 (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接续三四日。有汗慎风。

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其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散。

牛蒡子 新豆豉(炒) 羌活(各三两) 生地(二两半) 黄 (一两半)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此病胸膈生痰,久则赤肿,附着肢节,久久不退,遂成疠风。此孙真人预戒也,宜早治之。

〔河〕大豆 散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泽皮毛,补肾。

用大豆 一升,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本草云∶大豆消瘀血,破妇人恶血,治热痹筋挛膝痛。古人多用酒沃豆 取汗,盖表药也)

〔无〕控涎丹凡人忽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投药帖,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思昏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唾涎,手脚重,腿冷,痹气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用是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

〔《千》〕犀角汤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犀角(二两) 羚羊角(一两) 前胡 黄芩 栀子仁 射干 大黄 升麻(各四两) 豉(一升)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服。

〔《本》〕茵芋丸治历节肿满疼痛。

茵芋 朱砂 薏苡仁(各一两) 牵牛(一两半) 郁李仁(半两)

上细末,炼蜜杵丸,如桐子大,轻粉滚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或二十丸,五更温水下,到晚未利,可二三服,快利为度,白粥将息。

〔子和〕治一税官,风寒湿痹,腰脚沉重浮肿,夜则痛甚,两足恶寒,经五六月间,犹绵胫,靴足膝,皮肤少有跣露,则冷风袭之,流入经络,其病转剧,走注上下,往来无定,其痛极处,便挛急而肿起,肉色不变,腠理如虫行。每遇风冷,病必转增,饮食减,肌体瘦乏,须人扶,稍能行立。所服者,乌、附、姜、桂种种燥热。燔针着灸,莫知其数,前后三年不愈。一日予脉之,其两手皆沉滑有力,先以导水丸、通经散各一服,是夜泻三十余行,痛减半,渐服赤茯苓汤、川芎汤、防风汤,此三方在《宣明论》中治痹方是也,日三服,煎七八钱 然汗出。余又作玲珑灶法熏蒸,血热必增剧,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发汗者,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良以此夫。

〔《千》〕治游风,行走无定,或如盘大,或加瓯,或着腹背,或着臂,或着脚,悉主之。

海藻 茯苓 防风 独活 附子 白术(各三两) 大黄(五两) 鬼箭羽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二斗,渍五日,初服二合,渐加,以知为度。

〔丹〕控涎散治身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丸,治走注疼痛。

威灵仙(一钱) 川芎(七钱) 栀子(炒,一钱) 当归(一钱) 肉桂(一分) 苍术(一钱) 桃仁(七个)甘草(五分)

上用生姜五片,水二盏,煎半干,入童便半盏,竹沥半盏,沸热服。忌肉面鸡。

定痛方治一切风湿痹痛。

乳香 没药 地龙(去土) 木鳖(去皮) 金星石 五灵脂

上等分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酒下。

〔《外》〕治历节诸风,百节酸疼不可忍。用松脂三十斤,炼四、五十遍,以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匀,每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数日。食面粥为佳,慎勿食血腥生冷 物果子。百日瘥。

松节酒治历节风,四肢疼痛。

松节二十斤,酒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服。(丹溪云∶松属金,能渗血中之湿)

〔《千》〕松叶酒治历节。

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服五六度。

寒走注疼痛治法及热走注疼痛治法,并见表寒表热条。

〔垣〕∶身体沉重,走注疼痛,湿热相搏,而风热郁不得伸,附着于有形也,宜苍术、黄柏之类。

〔李绛〕《兵部手集》方。治臂胫痛,不计深浅皆效。用虎胫骨二大两,粗舂熬黄,羚羊角一大两,屑,新芍药二大两,细切。三物以无灰酒浸之,春夏七日,秋冬倍日,每旦空腹饮一杯。冬月速要服,即以银器物盛,火炉中暖养之,三两日即可服也。

〔《经》〕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具,涂酥炙黄,槌碎,绢袋盛,用清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圣》〕治历节风,百节疼痛,不可忍。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槌碎,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浸五宿,随性多少,缓饮之妙。

〔《灵》〕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它痹发,发则如是。此内则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当作众痹,夫周痹邪在分肉血脉,今云邪独居分肉之间而命曰周痹者,是众痹之误为周痹也明矣。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者,所谓更止更居也。痛解则厥,厥则它痹发者,所谓更发更起也。自黄帝曰善,此痛安生,至此一百十四字,原误在后刺其下以脱之上,今移于此)。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善。愿闻周痹如何?岐伯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坚,转引而行之。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周痹篇。大络血结不通为实,脉陷空为虚。“过”字一作“遏”,下同)

按∶缪刺论云∶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之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 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

详此亦刺众痹于所痛之法,当与前众痹法相参用之。

刺五脏六腑痹法,见诸痹条。

〔《千》〕治历节,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

〔《怪》〕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在内外两踝尖灸之)。浑身疼痛,往来上下无常∶阳辅。如足跟不得履地∶风池。如膝盖肿起∶曲池(一寸半),阳陵泉(一寸半)。

〔《心》〕妇人四旬,因小产成病,百节痛,无常处,卧床不起,八字(五分),环跳(四寸半),五枢(三寸半),曲池、液门(各寸半),绝骨(二寸半)。如脊背痛者,人中、大椎节下(各五分),委中(七分见血立效)。

〔无〕附骨疽,与白虎飞尸历节皆相类。历节痛则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则便止,附骨疽痛深按之亦无益。又一说,白虎飞尸亦能作脓,着骨而生,及其腐渍,碎骨出尽,方愈。如是则附骨与白虎飞尸同是一病,但浅深不同耳。

〔仲〕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