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二十七、袁××,男,48岁

主诉:上肢刺痛麻木乏力,前胸有束带感2年。

病史:5年前因外伤致颈椎脱位,全身瘫痪,急诊抢救,进行颈椎复位术,术后经治疗,自我锻炼,步履已稳,两手握物亦有力,现感双上肢刺痛麻木乏力,持重物时可见肌肉震颤,前胸有束带感二年,要求治疗。根据颈椎CT及MRI,神经外科诊断为“脊髓空洞症”。

查体:精神佳,双上肢肌力Ⅳ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稍减弱,双上肢肌肉略萎缩,颈4~颈7后凸,BP120/80mmHg,心肺(-),舌质偏淡,舌尖有瘀斑,脉弦细。

辨证:脾胃虚弱,四肢肌肉失于充养,病久伤阴,暗耗气血,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化风掉眩,则筋惕肉(目闰)shun,督脉受损,全身之阳气,通达不利。

治则:益气滋阴,养肝健脾,活血通络,疏导督脉。

西医诊断:颈髓空洞症(C4~C7)

中医诊断:痿症

取穴:风池 大椎 身柱 至阳 陶道 足三里 三阴交 手三里

C4~C7夹脊排刺

T3~T7夹脊排刺

隔日1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休3天。

治疗经过:针刺20次后自觉双上肢肌力明显增强,握物有力,痛麻觉减轻,再针10次肌肉震颤基本消失,再续针10次,前胸束带感豁然解除。

按:脊髓空洞症好发于颈段和胸上段,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继发于脊髓血管畸形、外伤性出血、炎症等,以致脊髓发生局灶性软化、坏死而成。本例属于后者,中医称之为“痿”。“痿者手足痿软无力,百节纵缓不收也”是指肢体肌肉萎缩运动不利而言。

病在督脉上端取督脉经穴风府,大椎身柱,至阳陶道,以通利督脉之气血,运动一身之阳气,调和输通十二经脉之气血,足太阳膀胱经上段穴夹脊排刺以助全身阳气的通达顺畅,配穴中胃经“合”穴足三里,脾经“合穴”阴陵泉,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升降互助,共同维持人体消化吸收之功能,可使清阳之气输布全身,四肢百骸得以灌注,致肌肉丰满四肢轻健,手足阳明经之手足三里穴,此乃宗内经“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乡,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利关节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