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十二、张×,男性,75岁,退休工人。

因泛恶、纳呆、便秘1周而于1992年5月10日住院。患痛风已40余年,一年半前曾因痛风肾病住院诊治,发现已是尿毒症末期,经治疗后好转出院。这次入院前1周起泛恶纳呆,口苦腻,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头晕乏力。

体检:体温36.3℃,血压24/12kPa,神清,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营养差,面色少华,舌质淡暗,苔黄腻,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心率80次/分,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肝在肋下2.5cm,剑突下3cm,质中等,无痛,四肢活动欠利,有痛风性结节,不肿。化验:血象中血色素87g/L,红细胞2.6×1012/L,白细胞7.0×109/L,血沉50mmol/L,尿素氮46mmol/L,肌酐742umol/L,钙2.1mmol/L,磷2.26mmol/L,尿酸690umol/L,血白蛋白40g/L,球蛋白25g/L,血脂正常,尿蛋白+,白细胞0~2/高倍镜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g 肌酐清除率151.9ml%。

住院后采取综合措施,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按辨证为湿热浊邪阻滞为主,治以清化湿热,通腑泄浊。用生大黄15g 厚朴10g 枳实10g 制半夏10g 陈皮10g 黄连5g 制苍术30g 土茯苓30g 徐长卿30g 留行子30g 白茅根30g 甘草4g。另用生大黄15g 蒲公英30g 六月雪30g 生牡蛎30g 煎汤保留灌肠。另用茵栀黄15支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两肾区用消增膏外敷。并服开搏通、硝苯吡啶、别嘌呤醇。经灌肠后大便解,量多,腹胀减,小便量亦增多。治疗1周后情况好转。泛恶除,纳较多。复查血尿素氮36.4mmol/L,肌酐605umol/L,钙2.2mmol/L,磷1.35mmol/L。继续以前法治疗,一般情况渐好,腹中适,纳增,大便通畅,小便爽利,舌苔黄腻化,脉弦,血压20/12kPa。5月21日复查肌酐降至452umol/L,尿素氮17.2mmol/L,血尿酸440umol/L。继续治以清化,用黄连3g 陈皮10g 制半夏10g 土茯苓30g 留行子30g 徐长卿30g 枳实10g 厚朴6g 制苍术30g 生大黄10g(后下),甘草4g。停保留灌肠。于1992年5月31日出院,尿蛋白+,隔2月随访,情况尚可。

按:患者于1991年2月17日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住院,在诊治中发现为尿毒症,尿闭呕逆。化验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肌酐达866umol/L,尿素氮60.6mmol/L,尿酸768umol/L。经治疗4月(以中药为主,及一般对症处理)病情缓解,肌酐降至353umol/L,尿素氮降至16.1mmol/L,尿酸524umol/L。本次病情反复,经治疗后又有所缓解。从这个病例治疗经过来看,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是有作用的。该病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按辨证属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湿热瘀毒蕴结以湿热瘀滞明显,治疗以祛邪为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故取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