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

一、1840~1911年口腔科学发展概况

1840~1845年间,有些教会医院设立了牙科。通过这些医院的牙科或牙医诊所的活动,将国外先进的近代口腔医学理论与技术陆续传入我国,促使我国近代口腔医学有了缓慢的发展。

我国近代口腔临床治疗诊室的建立,最早始于晚清皇宫太医院中的牙医室。在1898年间或稍后,清皇朝建立了宫庭式的牙医室,首届主持人陈镜容牙医师。在此牙医室中,已应用西方的口腔科药品和材料来治疗口腔疾患和修复牙齿缺损及牙列缺失。民间建立近代口腔临床治疗诊室的时间稍晚一些。1908年,英美教会人士在四川成都开设了专门的牙科诊所,为平民医治口腔疾病,此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近代牙科诊所之一。清末年代,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虽比较缓慢,但临床上治疗的病种已涉及牙体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炎症、口腔肿瘤、颜面神经疾患以及涎腺与颞颌关节疾病等。

我国近代口腔医学的发展,除一批传教士医师起着积极作用外,早期我国即有少数学者出国学习西方口腔医学,回国以后应用近代口腔医疗技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善亭牙医师,是较早时期从事西医口腔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l900年前去澳大利亚学习外科与牙科,归国以后,在广州和香港开业医牙疾,并著有《[新发明牙科卫生书]》(1904年出版)。

二、1912~1949年口腔科学发展概况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8年中,我国口腔科学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临床方面比前半个多世纪有较大的进步。从1911~1946年间,国内先后建立的10所牙医本科与专科开设的口腔临床课程及实习内容分析,口腔外科、冠桥与托牙修复,牙颌正畸、儿童牙科、口腔X线诊断等诊治内容,基本上与国外近代口腔医学相类似。

旧社会经济基础很落后,儿童牙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仅在少数口腔教学医院中设有专门为儿童进行牙病诊治的治疗室。19世末,Anggle氏对牙颌畸形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理论,发表了错颌分类法,对我国口腔正畸学很有影响。我国一些留学的牙颌正畸学家,回国后率先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仅局限少数青少年中的患者,很不普及,只能算奠定基础而已。我国在20~30年代开始重视防龋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仅在少数小学的儿童中开展,牙病预防尚处于荫芽阶段。

1914年刘东生编《中国牙科大会记》所载每百万人中,仅有牙科医师一人。因为在1914年以前,我国尚无培养中国学生的牙医学校。至1949年,已建立的几所牙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共不足700人(另一统计数为500名左右),而且只分布于几所院校的口腔教学医院及少数大中城市医院的口腔科中。就全国而言,口腔医学的“缺医少药”情况相当严重。由于旧社会政治经济落后的影响,口腔医学界少于交流,缺少统筹,更为导致其本身发展缓慢落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