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钴原子带有各种配体如-CN,-OH,-CH3和5′-脱氧腺苷基,因而有氰钴胺、羟钴胺、甲钴胺和5′-脱氧腺苷钴胺等维生素B12同类物。药用维生素B12为氰钴胺、羟钴胺,性质稳定。体内具有辅酶活性的维生素B12为甲钴胺和5′-脱氧腺苷钴胺。

【药物作用】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体内维生素B12主要参与下列两种代谢过程。

1.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成甲硫氨酸需有甲基B12参与。该甲基是维生素B12自5-CH3H4PteGlu得来,然后转给同型半胱氨酸,5-CH3H4PteGlu则转变成H4PteGlu,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故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叶酸缺乏症状。

2.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为琥珀酰辅酶A而进入三羧酸循环,需有5′-脱氧腺苷B12参与。维生素B12缺乏,甲基丙二酰辅酶A积聚,导致异常脂肪酸合成,影响正常神经髓鞘脂质合成,出现神经症状。

从以上代谢过程可知,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二药可以互相纠正,但神经症状必须用维生素B12治疗。

【体内过程】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入空肠吸收。胃粘膜萎缩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吸收后有90%贮存于肝。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B121μg,每天从食物中提供2~3μg,即可满足需要。由于肝有大量贮存,食物中即使无维生素B12,也不易造成缺乏。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