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论治,随机适宜

于氏认为中医治疗疾病,尤其是肿瘤,辨证论治是关键,它能全面、深刻、正确地了解疾病性质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它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是中医学的基本特色之一,其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普通施治方法,而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大法。依据中医理论,按照癌肿病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舌象、脉象和其它体征,进行辨证归纳分析,寻求“病因”,加以综合治疗,是中医在恶性疾患和疑难杂症中具备的优势。肿瘤和中医的“证”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体内,必定有其内在联系。有癌瘤先出现,使宿主体内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成为证;也有宿主体内先起某些变化,有了证,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癌;或者,某些因子同时促成癌和证。无论怎样,通过辨证论治,具有其遵循的规律。

虽然极早期的少数病人可能会无症状,无脉象,舌象方面的异常,如同常人,但绝大部分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可以出现众多的错综复杂的症状,就要抓住主证和主要环节,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予以辨证,确立病机,然后论治。不能墨守某一个“秘方”或抗癌中草药,希冀能起死回生。以肝癌为例,中医可有不同的分型:脾虚可表现为乏力,面色萎黄,便溏,舌淡脉濡; 气滞则腹胀纳呆;湿热有目黄尿赤,苔黄腻,舌红脉滑数;血瘀见肝区疼痛,舌黯带瘀斑,阴虚则舌绛而干,苔剥脉细数等。不同的肝癌病人,或者同一肝癌病人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症状,治疗各不相同。脾虚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滞用枳实消痞汤加减,湿热予茵陈蒿汤加减;血瘀用失笑散加减;阴虚予一贯煎加减等;再如同一肿瘤的贫血症状,轻者治以补气,如黄芪,枸杞子;中者治以补脾,如党参,山药;重者治以补肾,如龟版,鹿角霜。因为轻者补气即能生血,其次光靠补气不行,补脾则生化气血精微,再重则病及肾,骨髓造血不畅,肾主骨,非补肾不足以生血。同样不同的肿瘤表现出同一病机,治疗可以相同。如胃癌,肝癌,乳腺癌等都可有气滞,通常予柴胡疏肝散调畅气机则会有效,这种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把肿瘤治疗辨证和辨病互参,是辨证论治在临床实际应用和灵活应用的具体体现。

另外,首诊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方面为今后的变证辨证打下基础,观察到病程变化的确切病机,可合理地进行方药的加减化裁,反过来也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配合力度。故而每个症状、舌象、脉象都要细察,寻本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