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26、鼻咽癌肺转移

金××,男,54岁

1982年11月,鼻咽癌进行放射治疗后,1985年9月起,常感吞咽困难。经检查,食道未见明显病变。1986年3月起,一直在上海市肿瘤医院服中药治疗。1989年11月出现干咳,时有痰。肺片示右下肺片状阴影。以后又多次复查肺片及肺CT检查均示右下肺块影,曾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但气管镜及查痰均未找见癌细胞,故以西药抗炎及长期服中药治疗。1992年9月肺片报告:肺内病灶较前缩小,吸收。1993年11月华东医院肺CT报告:疑肺K。目前病人继续服用中药调整至今。

1986年3月8日初诊:经常出现吞咽困难,常感胸骨部疼痛,两肩酸楚不适,乏力,口干,鼻衄,腹胀,大便时干时溏。脉弦滑,苔白腻,舌边红。结合病史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湿阻。拟治疗原则益气养阴,理气化滞,健脾化湿。

一、基本方:经病案整理,第一阶段自初诊至1989年9月,以下列药物轮换服用;

益气养阴:黄芪15g 党参15g 生地12g 石斛30g;

理气化滞:橘叶、橘核各12g 八月札30g 枳壳9g 川厚朴9g 半夏9g 乌药12g;

健脾化湿:米仁30g 藿香、佩兰各5g 茯苓15g 山楂15g 炒谷芽、麦芽各15g 白术10g

二、加减法:

腹胀加木香5g 沉香曲12g;腹泻加川黄连3g 干姜9g; 胸部闷痛加全瓜蒌12g 杏仁9g 腊梅花6g;出血加茜草30g 茅根、芦根各15g

服用上药2月后,吞咽困难、胸骨部疼痛症状消失,上药继续服用。

1989年11月16日来诊,患者因干咳,时有痰,曾在外院摄肺片示右下肺片状阴影。曾予抗炎治疗,肺内块影未见消退。肺CT报告右下肺块影。复查肺片示右下肺病灶较前增大,疑恶性肿瘤可能。做气管镜及痰找癌细胞均为阴性。故病人一直服中药治疗。1992年9月肺片提示:右下肺病灶较前缩小,吸收。

1992年11月16日来诊,干咳,胸闷,腰酸,耳鸣,下肢肿,脉细数,舌苔薄黄,舌质红。辨证:气阴两虚,邪毒内结。仍宜益气养阴,清肺散结。

处方:太子参30g 黄芪15g 生地30g 石斛30g 天花粉30g 杏仁30g 天冬10g 八月札10g 白毛夏枯草10g 鳖甲30g 蜂房15g 冰球子15g 枳壳10g 川厚朴10g 米仁12g 车前子15g 赤小豆30g 山茱萸肉10

上述中药服至1993年2月,病情基本稳定。1993年11月CT报告:肺癌可疑。病人继续服中药及中成药调治至今。

1994年3月26日来诊,患者一般情况尚和,诉头晕,腰痛。苔薄白,继服中药治之。

按:本例8年多来坚持服中药治疗,鼻咽部病情稳定。曾因吞咽困难,胸骨部疼痛,干咳,胸闷等症,疑为肿瘤病变。肺片及CT检查均提示右下肺病变,肿瘤可能。而患者因鼻咽癌放疗后,气阴两虚,津液亏损,脾虚气滞,而湿浊内蕴,邪毒内结,治疗始终以益气养阴为主,黄芪、党参、生地、石斛,配以健脾理气的白术、米仁、茯苓、八月札、橘叶、橘核等。清化肺邪用杏仁、半夏、白毛夏枯草、蜂房。另鳖甲、冰球子、蜂房均有软坚散结,抗肿瘤消除肿块作用一按此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癌的能力,消除毒邪,从而达到巩固疗效,限制肿瘤扩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