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其中夏秋季较为多见。

在病人和带菌者粪便中带有痢疾杆菌,这种人的粪便污染手、水、食物,经口传染给健康人。苍蝇来去于粪便食物间,对散播病菌和传播疾病起一定作用。

病菌侵入人体后数小时至7天出现症状,多数经过2~4天起病。起病大多很急,病人自觉怕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继之出现腹泻,开始时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很快变为含有粘液和脓血。大便次数每天可多达几十次。每次量很少,常见粘液和脓血,伴有阵发性腹痛和想解解不出的里急后重感。一般病程为1~2周,若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常可转变成慢性。

少数病人,一般为2~7岁的儿童,中毒症状严重,起病甚急,发展极快,称中毒性菌痢,或称暴发性菌痢。突发高热(40℃或更高),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同时可出现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脉搏微弱和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或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双吸气或呼吸暂停等呼吸衰竭症状。腹痛和腹泻症状在早期常常不明显,甚至不出现。因此,略有疏忽容易误诊,应高度警惕。

急性菌痢病人应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因容易腹胀,不宜过早吃刺激性或多渣食物。遵照医嘱,全程、足量(即在症状消失后,再服药3天)服药,防止变成慢性。

病人有呕吐不能进食时,或有失水、高热时应去医院适当补液。中毒性菌痢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预防菌痢必须狠抓“三管一灭”(即管理饮食、饮水和粪便卫生,杀灭苍蝇),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工作结束洗手、外出归家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此外,饮食从业人员、食堂炊事员、保育员和给水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病人或带菌者要进行彻底治疗,在未治愈前不得从事炊事、饮食、保育和给水工作,以防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