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妊娠恶阻(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脾胃虚弱

「主证」 妊娠之后,呕恶不食,或闻食即吐,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脾虚气弱,胃失和降。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木香 砂仁 陈皮 半夏 生姜 大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甘草健脾和中;砂仁、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陈皮、木香理气行滞。

若见烦渴,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者,此为胃阴受损之象。方中去生姜,加玉竹、石斛、麦冬、生地等生津养液之品;若见肢重畏寒,脘用腹胀闷,胃腹冷痛,舌淡苔白厚腻者,此为寒湿困脾之象,酌加草豆蔻、厚朴散寒燥湿,加公丁香以温中降逆止呕。

二、痰滞中焦

「主证」 妊娠之后,脘腹满Y,呕吐痰涎,纳呆食少,心悸气短,四肢乏力。苔白滑腻,脉滑。

「病机」 痰浊中阻,胃失和降。

「治法」 运脾化痰,降逆止呕。

「方药」蠲饮六神汤(《沈氏女科辑要》)加减。

橘红 石菖蒲 制半夏 茯神 旋复花 竹茹 白术 砂仁

本方为蠲饮六神汤去制胆星加竹茹、白术、砂仁。

方中半夏、旋复花、竹茹祛痰、降逆、止呕;砂仁、陈皮运脾行滞、上呕;石菖蒲祛痰化浊;白术健脾益气;茯神健脾燥湿,宁心安神。

若见心中烦热,喜食凉饮,苔黄腻,脉滑数者,此为痰浊化热之象,治宜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方易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治之。

陈皮 制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黄芩 黄连 麦冬 芦根

方中半夏、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渗湿;陈皮、枳实理气行滞;黄芩、黄连清降胃气;芦根、麦冬生津清热;甘草和胃安中。

三、肝郁犯胃

「主证」 妊娠之后呕吐酸水或苦水,头眩不食,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木郁克土,肝胃失和。

「治法」 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竹茹麦门冬汤(《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加减。

竹茹 麦冬 砂仁 藿香 茯苓 白芍 公丁香 丝瓜络 甘草 白术 苏叶 乌梅

另用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熬药。

本方为竹茹麦门冬汤去山药、扁豆、冬瓜仁加白术、苏叶、乌梅。

方中竹茹、公丁香、伏龙肝降逆止呕;砂仁、藿香、苏叶和胃降逆;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乌梅、白芍、丝瓜络平肝抑肝;麦冬养胃生津。

若见烦渴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此为郁火上炎之象,酌加黄连、栀子以清热降逆。若见满腹作疼,饮水入即吐,此为冲气上逆之重症,治宜平冲安胃,方易安胃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半夏30克,净青黛9克,赤石脂30克。

上药煎取清汁一大碗,调入蜂蜜60克,徐徐饮下,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若服后吐仍未止或其大便燥结者,去赤石脂加生赭石30克;若嫌青黛微有药味者,亦可但用半夏、赭石。

四、气阴两伤

「主证」 妊娠之后,呕吐剧烈,甚至呕吐带血样物,精神萎顿顿伴见一组气虚⑴和阴虚⑺之症。

「病机」 胃气上逆,气阴两伤。

「治法」 益气养阴,和胃降逆。

「方药」增液汤(《温病条辩》)合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加味。

玄参 麦冬 生地 人参 五味子 竹茹 天花粉 芦根

本方为增液汤合生脉散加竹茹、天花粉、芦根。

方中人参、五味子益气;玄参、麦冬、生地生津裤液;竹茹降逆止呕;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之效。

本证为恶阻之严重阶段,必要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若经治疗后仍未好转,甚至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黄疸等现象,可以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