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第一类型反应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药物在常用剂量时,除治疗作用外,常出现一些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例如作用阿托品时出现口干和视觉模糊。有时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后产生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一般很轻,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失眠、耳鸣等,有时不易与副作用区别。严重毒性反应常见对肝、肾、心血管系统或造血系统损害。例如在连续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过程中如不定期检查血象,会因白细胞明显减少或肝损害,造成死亡。皮质激素用于防治炎症,但同时也延缓伤口愈合。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童中常见,这是由于根据体重计算剂量不正确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使类固醇激素分解灭能,但长期应用不仅能使肝功能发生障碍,还可使肝脏发生变性、增生、坏死以致庅发肝细胞癌变;前列腺癌患者长期应用雄激素治疗,可引起男性乳癌;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用雌激素治疗,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变,这种情况常称为医源性药物致癌作用。

第二类反应是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或特异体质的病人,在服用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药物时发生的过敏反应。这些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在正规药物筛选过程中也不易发现,一旦发生常很严重,往往在大量研究或在一些医疗事件记载中看到。例如青霉素注射引起休克反应;链霉素引起第Ⅷ对脑神经损伤等。

第三类反应是药物治疗后的继的发反应。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的菌群被消灭,而不敏感的菌群或真菌大量繁殖,导致继发感染。例如念珠菌病、葡萄球菌肠炎。

第四类反应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并用或先后使用所产生的效应称为药物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有害相互作用有两类:一类为药物之间药理作用不同,以致使其中某一种药物作用改变。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与洋地黄同用,前者引起低血钾,以致在服用洋地黄维持量时有出现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另一类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具有同样药理作用,以致引起累积反应。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联合使用液体药物时,须考虑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