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癌前潜病

1.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 实践中常见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的发展公式(又称“肝病三部曲”),但亦有看法认为肝炎与肝癌并无直接联系,而是某些肝癌开始即以肝炎的形式潜匿地进行。实践中,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易形成增生性结节,增生的肝细胞即有癌变的可能。

至今,大多数学者仍倾向于肝硬变、迁延性肝炎与肝癌有一定联系。如据台湾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的患者比正常人易发生肝癌,而且高达200倍以上。大结节性肝硬变尤易在此基础上增生为肝癌,但肝癌大部分合并肝硬化,而肝硬化则只有极小部分合并肝癌。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尤其密切,乙型肝炎病毒究竟是致癌因素还是促癌因素,还有待今后研究证实,至少现在可以证实“澳抗”(HB3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肝癌有着密切的联系。肝癌病人约80%呈“澳抗”阳性结果,但乙型肝炎是否能发展为肝癌,还要看内体免疫因素,即免疫监视系统的完备和能力。

二、早期先兆

肝癌早期先兆,包括肝外先兆及肝先兆,通常肝外征兆出现时间要早得多,但并非大部分患者皆具有。肝内先兆虽然大部分患者均可出现,然却披露得较晚,因此,肝内、外先兆都应合参。

(一)肝外先兆

肝外先兆主要为无原因的内分泌异常,导致激素水平的紊乱(偏高或偏低),形成“异位激素综合征”。这一征兆往往是肝癌的最早信号,主要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及促生长激素水平增高,而有性欲亢进及类柯兴氏综合征等表现,或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而有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等症。

有些病人还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低血糖、高血钙、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现象。肝硬化严重的还可出现肝硬化的一系列症状,如肝肿大、肝痛、腹水、黄疸、出血、嗜睡、恶心、乏力、消瘦、厌食、皮肤搔痒、少尿、肝臭……。

(二)肝内先兆

肝郁证 包括无原因的精神不畅,胁肋不舒,及时觉隐痛等肝郁气滞证,常为肝癌最早的先兆潜证。

肝痛 据统计,肝痛是原发性肝癌的首发症状,占31.3~74%,肝癌几乎都在硬化的中心发生,很少长在肝的外面,因此疼痛症状不明显,为一种时隐时现的深部钝痛。

厌食、腹胀、乏力 厌食、乏力、腹胀为肝癌的次发症状,早期常以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胃滞纳呆证的形式出现,与消化道癌,如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早期先兆证相似而无特异性。因此靠临床症状较难发现,但可在突然出现无原因的脾虚证、胃滞纳呆证和肝郁气滞证的情况下引起警觉。如素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年在四十岁以上,突然出现上述先兆症时,应立即进一步检查。

报标症

时隐时作的深部钝痛,厌食恶心是肝癌的最早报标信号。

(三)典型征兆

(1)肝区疼痛 并呈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劳累后加重。

(2)肝进行性肿大,且不能以其他原因为解释。

(3)顽固性的不明原因的厌食、腹胀、恶心。

(4)乏力、消瘦、羸弱,为癌恶病质标志。

(5)发热 呈弛张热,予抗生素不能控制。

(6)黄疸 多出现于晚期。

(7)腹水 同样多出现于晚期。

三、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肝癌与肝硬变:肝癌可以继发于肝硬变,但肝癌本身亦可在发展过程中促使肝硬化,因此,一些肝癌的早期先兆与肝硬变的肝硬、肝区痛、疲乏、食欲减退等并无区别。然而,肝硬化病人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肝炎史,而且肝脏硬化后逐渐缩小,有脾肿大、蜘蛛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肝癌则病史较短,出现临床症状后发展极快,AFP(甲胎蛋白)阳性。

与肝脏良性肿瘤鉴别:肝良性肿瘤一般不合并肝硬变,发展慢,AFP阴性。

与继发性肝癌鉴别:继发性肝癌病程较长,发展缓慢,AFP阴性,多不伴有肝硬变,少有肝炎史。

(二)现代早期检查

肝癌在5厘米以内很少出现症状,待触到肿块时,已是肝癌的中、后期了,但出现上述早期先兆时,用现代检查方法可以立即确诊。

1.甲胎蛋白(AFP)检查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又重新获得了胚胎时期肝细胞制造甲种胎儿蛋白的能力,其浓度取决于肝癌细胞恶性的强弱,以及癌的生长速度,0.15~0.5厘米的癌肿皆能测出,400~500毫微克/毫升,即可确诊为癌。

2.CT(电子计算断层X线摄影)检查能查出极小肿瘤,并确知其占位情况。

3.肝血管造影根据瘤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变化,可以确定肝癌部位。

4.酶学检查肝癌各种血清酶,如γ-谷氨酸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及同功酶升高等,对诊断有辅助作用,因缺少特异性。

5.肝超声波检查可作上述辅助诊断。

6.同位素扫描可对肿瘤占位助诊。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肝胆外科,首创早期诊断肝癌新方法——异常凝血酶原的定量检测法,证实了肝癌在3厘米大小时,可能是其生物学特性将要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加强诊治,可提高肝癌存活率。

目前中医还注意到从舌肝瘿线、舌下络诊、舌质(红瘀舌)及耳穴(耳穴有增生隆起)等处,对早期诊断肝癌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