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阴阳虚搏病候死期

(素问阴阳别论)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注见前二十三。)

阴阳虚,肠辟死。

(阴阳虚者,尺寸俱虚也。肠辟,利脓血也。胃气不留,魄门不禁,而阴阳虚者,脏气竭也,故死。通评虚实论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

阳加于阴谓之汗。

(阳言脉体,阴言脉位。汗液属阴而阳加于阴,阴气泄矣,故阴脉多阳者多汗。)

阴虚阳搏谓之崩。

(阴虚者,沉取不足。阳搏者,浮取有余。阳实阴虚,故为内崩失血之证。)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

(三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也。搏即真藏之击搏也。二十日者,脾肺成数之余也。夜半阴极,气尽故死。)

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

(二阴,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也。十三日者,心肾之成数也。夕时者,阴阳相半,水火分争之会也。)

一阴俱搏,十日平旦死。

(一阴,手厥阴心主、足厥阴肝也。十日者,肝心生成之数也。平旦者,木火王极而邪更甚,故死。)

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

(三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也。水一火二,故死在三日。其死之速者,以既搏且鼓,阳邪之盛极也。)

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三阴三阳,脾肺小肠膀胱也。四脏俱搏则上下俱病,故在上则心腹胀满,至于发尽。发尽者,胀之极也。在下则不得隐曲,阴道不利也。四脏俱病,惟以胃气为主,土数五,五数尽而死矣。)

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二阳,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也。十日者、肠胃生数之余也。此篇独缺一阳搏者,必脱简也。六经次序义,详疾病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