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贵贱逆顺

(《灵枢·根结篇》)

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浓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 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之乎?

(五体者,五形之人也。故其骨节皮肉,血气经脉,禀有不齐,刺治亦异,所以有逆顺之变;至于贵贱之间,尤有不同,故欲辨其详也。脆音翠。 音飘,急也。悍音旱。)

岐伯答曰∶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

(膏,脂肥也。粱,粟类,谷之良者也。菽,豆也。藿,豆叶也。贵者之用膏粱,贱者之用菽藿,食味有浓薄,禀质所以不同也。)

气滑即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

(气滑者易行,故出宜疾。气涩者难致,故出宜迟。气悍者来必勇利,故针宜小而入宜浅。气涩者至必艰迟,故针宜大而入宜深。所以宜深者则欲留,宜浅者则欲疾也。)

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 悍滑利也。

(布衣气涩,故宜深宜留。大人气滑,故宜微宜徐。盖贵人之气, 悍滑利,有异于布衣之士耳。)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貌虽不足,而神气病气皆有余,此外似虚而内则实,邪气胜也,当急泻之。)

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

(形虽壮伟,而病气神气则不足,此外似实而内则虚,正气衰也,当急补之。)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阳主外,阴主内,若形气病气俱不足,此表里阴阳俱虚也,最不可刺。若再刺之,是重虚其虚,而血气尽,筋髓枯。老者益竭,故致绝灭。壮者必衰,故不能复其元矣。)

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

(形气病气俱有余,邪之实也,故当急泻。既当急泻,其实无疑,何以又云调其虚实?盖未刺之前,防其假实,既刺之后,防其骤虚,故宜调之也。)

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故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又曰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此用针之大法,似乎诸虚可补矣;何上文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宝命全形论》曰∶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五阅五使篇》曰∶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奇病论》曰∶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 石也。《本神篇》曰∶是故用针者,察观病患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小针解》曰∶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脉度篇》曰∶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诸如此者,又皆言虚不宜针也。及详考本经诸篇,凡所言应刺之疾,必皆邪留经络,或气逆脏腑,大抵皆治实证,此针之利于泻,不利于补也明矣;然则诸言不足者补之,又何为其然也?盖人身血气之往来,经络之流贯,或补阴可以配阳,或固此可以攻彼,不过欲和其阴阳,调其血气,使无偏胜,欲得其平,是即所谓补泻也。设有不明本末,未解补虚之意,而凡营卫之亏损,形容之羸瘦,一切精虚气竭等证,概欲用针调补,反伤真元,未有不立败者也。故曰针有泻而无补,于此诸篇之论可知矣。凡用针者,不可不明此针家大义。)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

(补泻反施,乃为之逆,不知逆顺,则真气与邪气相搏,病必甚也。)

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 ,阴阳相错。

(益其有余,故病如此。)

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HT 辟,皮肤薄着,毛腠夭 ,予之死期。

(损其不足,故病如此。HT ,畏怯也。辟,邪僻不正也。薄着,瘦而涩也。夭,短折也。予,与同。HT ,丑涉切。辟,僻同。 ,焦同。)

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

(上工知阴阳虚实,故能平不平之气。中工无的确之见,故每多淆乱经脉。下工以假作真,以非作是,故绝人之气,危人之生也。)

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五脉,五脏之脉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