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刚柔失守之义

(《素问·遗篇本病论》)

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

(天地二甲子,言刚正于上,则柔合于下,柔正于上,则刚合于下,如上甲则下己,上己则下甲,故曰二甲子,凡十干十二支上下相合,经纬皆然。)

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

(应司天而不司天,应在泉而不在泉,是未得正位之司也。四时失其节气,则大疫必至矣。)

注《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

(庚子庚午,君火刑金运,庚寅庚申,相火刑金运,戊辰戊戌,寒水刑火运 ,此阳运之天刑,共计六年,本非有余。其外二十四年,则皆阳刚太过之运。)

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三十年中,除此六年天刑之外,皆作太过。乃阳运自胜而无邪伤者也。若刚柔迭失其位,气有不正,虽属阳年亦为不及也。)

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

(窒,抑塞也。此下皆重明前章刚柔失守之义。窒音只。)

如癸亥天数有余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

(癸亥年厥阴司天不退位,则甲子年少阴司天不得迁正,是为窒也。)

地己迁正,阳明在泉,去岁少阳以作右间,

(甲子年在泉,阳明己卯也。甲未迁正于上,己巳得位于下,故上年在泉之少阳,退作地之右间矣。)

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和奉者也。

(以癸亥年之司天,临甲子年之在泉,则上癸下己,不相和合者也。)

癸己相会,土运太过,虚反受木胜,故非太过也,何以言土运太过?

(癸己相会,则甲失其位,虽曰阳土,其气巳虚,土虚则受木胜,尚何太过之有?)

况黄钟不应太窒,木既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

(黄钟为太宫之律,阳土运窒则黄钟不叶,木乃胜之,木胜必金复,金既复而子年司天,少阴忽至,则木反助火克金 ,其复必微,而甲己之土皆失守矣。)

如此则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

(甲己化土,故发为土疫,即后世所谓湿温之类。自甲子至丙寅,三年首也;至丁卯,三年后也。)

大小善恶,推其天地,详乎太乙。

(推其天地,察司天在泉之盛衰也。太乙义详本类前七及三十五。)

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应交司而治天,

(甲与子合,则少阴君火,应交司治天也。)

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己下有合也,

(甲子年在泉己卯阳明未迁正者,以癸亥年在泉戊寅少阳不退位也。故令甲与戊对,子与寅配,而甲己不能合,是己之阴土窒于下,柔失其守矣。)

即土运非太过,而木乃乘虚而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

(己土不正于下,则亦为木胜而金复,三年之后,必化土疠,故云邪化也。)

阴阳天地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在上则应天,在下则应地,明天地之法旨,则大小善恶之应可知矣。)

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

(乙丑司天太阴不退位,则本年少阳亦不得迁正。)

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以作右间,

(丙寅少阳虽未司天,辛巳厥阴已正在泉,故上年司地庚辰,当退位作右间也。)

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

(上乙下辛非合,故地不奉天。)

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

(丙辛未合,水运虚也,故土胜之。)

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木复即风。

(太簇之管,羽音阳律也,丙运失守,故太羽不应,而雨为之胜,风为之复也,)

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

(速即戊辰,徐即己巳也。)

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乃太乙游宫。

(天地太乙义见前。)

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

(丙与寅合,则少阳相火应交司而治天。)

即辛巳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

(辛巳乃本年在泉,庚辰乃上年在泉,庚辰不退位则辛巳不迁正,有丙无辛,孤立于上,不合其德,亦水运之失守也。)

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治法如前。

(凡失守者,即虽小虚,小有胜复,亦不免于为疠,则甚者可知。水疫水疠,即后世寒疫阴证之类,其治法如前章。)

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

(阳明乃己卯年司天,若不退位,则庚辰不能迁正。)

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

(庚辰在泉,太阴也,既已迁正,则己卯之少阴在泉者,以退作地之右间也。)

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

(天阳明,己卯也。地太阴,乙未也。己乙非合,故地不奉天。)

乙己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

(乙庚不合而乙己合,故金运虚而火胜之。)

即姑洗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

(庚金失守,则太商不应,姑洗之管,乃其律也。金虚则火胜,火胜则水复,故当先热而后寒。)

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 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乙也。

(本年天数及太乙,言所至之年也。又遇其逆则灾大,若逢其顺则灾微。)

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

(若庚辰既合,则太阳寒水,当于交司之日而治天矣。)

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

(乙未太阴乃本年在泉,甲午少阴乃上年在泉,若甲午未退则乙未不正,庚虽正于上,乙失守于下,乙庚不合,亦金运之亏也。)

即下乙未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

(乙未干失刚,以柔不正而失其刚也。柔失其正,故金曰小虚。火有小胜及太阴气至,则水不得行,故或无复也。)

后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金疫亦名杀疫,金疠亦名杀疠,其治法皆如前章。)

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后壬午年也,厥阴犹尚治天,

(辛巳之厥阴当退不退,则壬虽阳木,亦不能正其运。)

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丙申少阳以作右间,

(壬午之丁酉阳明迁正在泉,辛巳之丙申少阳,当退作地之右间也。)

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

(以辛巳之天,临壬午之地,故不相和奉也。)

丁辛相合会,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也。

(辛不退,壬不正,丁不合壬而会辛,木运失守,金必胜之,亦犹不及也。)

即蕤宾之管,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

(蕤宾之管,太角之律也。阳木不正,故蕤宾失音,金所以胜,火所以复,而邪至矣。)

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

(其速其徐,总不出三年之外,而大小善恶,又当推疫至之年神也。)

又只如壬至午,且应交司而治之,

(壬与午,合其交司之日,则少阴治天矣。)

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

(丁酉阳明为本年在泉,丙申少阳乃上年在泉,丙申不退则丁酉不正,有壬无丁,木德不合也。)

即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

(柔不合刚,下不应上,亦为小虚,故有胜复。)

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治法如前。

(木疠风疫,即后世风温之类。)

假令戊申阳年太过,如丁未天数太过者,虽交得戊申年也,太阴犹尚治天,

(丁未之太阴不退位,戊申虽阳年太过,不能正其火运。)

地已迁正,厥阴在泉,去岁壬戌太阳已退位作右间,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

(戊申年天未正而地已正,则上年太阳在泉者,已退作地之右间矣。是天仍丁未,地则癸亥,癸不得戊,故地不奉天之火化。)

丁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胜,故非太过也。

(戊癸不合,火运必虚,故受水之胜。)

即夷则之管,上太征不应。

(夷则之管,火之律也。上管属阳,太征也。下管属阴,少征也。戊不得正,故上之太征不应。)

此戊癸失守,其会后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

(速在庚戌,远在辛亥,三年内外,火气为疫也。)

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应交司而治天,

(戊申既合交司之日,少阳当治天也。)

即下癸亥未得迁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阳未退位者,见戊癸未合德也,

(戊申年当厥阴癸亥在泉,若上年壬戌不退,则癸亥不正,戊癸火运不合其德也。)

即下癸柔干失刚,见火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也。

(火运不足,水必胜之,水胜则土复,当其复时而厥阴若正,则土或无复也。)

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 治法如前。

(火疠,即后世所谓温疫热病之类,其针治之法如前章。)

治之法可寒之泄之。

(此言针治之外,又当药治者如此。火邪为疠,故宜寒之泄之。由此观之,则凡上文五刚化疫,五柔化疠,或针或药,皆宜因气施治,又在不言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