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论理,讲求也。列别,分辨也。端言经脉之发端,络言支脉之横络。两经交至谓之会,他经相贯谓之通。十二经之表里,谓之六合。气穴溪谷、分部逆从等义,如《经脉篇》及《气穴》、《气府》、《皮部》、《骨空》等论,各有详载,而此篇所答,则惟四时五行藏象气味之化,其他则散见各篇也。别,必列切。)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

(风者天地之阳气,东者日升之阳方,故阳生于春,春王于东,而东方生风。)

风生木,

(风动则木荣也。)

木生酸,

(《洪范》曰∶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化。)

酸生肝,

(酸先入肝也。)

肝生筋,

(肝主筋也。)

筋生心,

(木生火也。)

肝主目。

(目者肝之官也。)

其在天为玄,

(玄,深微也。天道无穷,东为阳升之方,春为发生之始,故曰玄。)

在人为道,

(道者,天地之生意也。人以道为生,而知其所生之本,则可与言道矣。)

在地为化。

(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后有万物,有万物而后有终始。凡自无而有,自有而无,总称曰化。化化生生,道归一气,故于东方首言之。)

化生五味,

(万物化生,五味具矣。)

道生智,

(生意日新,智能出矣。)

玄生神。

(玄冥之中,无有而无不有也,神神奇奇,所从生矣。按∶在天为玄至此六句,他方皆无,而东独有之。盖东方为生物之始,而元贯四德,春贯四时,言东方之化,则四气尽乎其中矣。此盖通举五行六气之大法,非独指东方为言也。观《天元纪大论》有此数句,亦总贯五行而言,其义可见。详运气类三。)

神在天为风,

(飞扬散动,风之用也。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雨露,无非天地之神,而风则神之一者。又风为六气之首,故应东方。)

在地为木,

(五行在地,东方属木。)

在体为筋,

(筋属众体之木。)

在脏为肝,

(肝属五脏之木。)

在色为苍,

(苍属五色之木。)

在音为角,

(角属五音之木。)

在声为呼,

(怒则叫呼。)

在变动为握,

(握同搐搦,筋之病也。)

在窍为目,

(肝之窍也。)

在味为酸,

(木之味也。)

在志为怒。

(强则好怒,肝之志也。《宣明五气篇》曰∶并于肝则忧。)

怒伤肝,

(怒出于肝,过则伤肝。)

悲胜怒;

(悲忧为肺金之志,故胜肝木之怒。悲则不怒,是其征也。)

风伤筋,

(同气相求,故风伤筋。)

燥胜风;

(燥为金气,故胜风木。)

酸伤筋,

(酸走筋,过则伤筋而拘挛。)

辛胜酸。

(辛为金味,故胜木之酸。)

南方生热,

(阳极于夏,夏王于南,故南方生热。)

热生火,

(热极则生火也。)

火生苦,

(《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气之所化。)

苦生心,

(苦先入心也。)

心生血,

(心主血脉也。)

血生脾,

(火生土也。)

心主舌。

(舌为心之官也。)

其在天为热,

(六气在天者为热。)

在地为火,

(五行在地者为火。)

在体为脉,

(脉属众体之火。)

在脏为心,

(心属五脏之火。)

在色为赤,

(赤属五色之火。)

在音为征,

(征属五音之火。)

在声为笑,

(喜则发笑,心之声也。)

在变动为忧,

(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足故忧。)

在窍为舌,

(心之窍也。)

在味为苦,

(火之味也。)

在志为喜。

(心之志也。)

喜伤心,

(喜出于心,过则伤心。)

恐胜喜;

(恐为肾水之志,故胜心火之喜。恐则不喜,是其征也。)

热伤气,

(壮火食气也。)

寒胜热;

(水胜火也。)

苦伤气,

(苦从火化,故伤肺气,火克金也。又如阳气性升,苦味性降,气为苦遏,则不能舒伸,故苦伤气。)

咸胜苦。

(咸为水味,故胜火之苦。愚按∶气为苦伤而用咸胜之,此自五行相制之理。若以辛助金,而以甘泄苦,亦是捷法。盖气味以辛甘为阳,酸苦咸为阴,阴胜者制之以阳,阳胜者制之以阴,何非胜复之妙?而其中宜否,则在乎用之权变耳。)

中央生湿,

(土王中央,其气化湿。)

湿生土,

(湿润则土气王而万物生。)

土生甘,

(《洪范》曰∶土爰稼穑,稼穑作甘。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气之所化。)

甘生脾,

(甘先入脾也。)

脾生肉,

(脾主肌肉也。)

肉生肺,

(土生金也。)

脾主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

其在天为湿,

(气化于天,中央为湿。)

在地为土,

(形成于地,中央属土。)

在体为肉,

(肉属众体之土。)

在脏为脾,

(脾属五脏之土。)

在色为黄,

(黄属五色之土。)

在音为宫,

(宫属五音之土。)

在声为歌,

(得意则歌,脾之声也。)

在变动为哕,

(哕,于决切,呃逆也。)

在窍为口,

(脾之窍也。)

在味为甘,

(土之味也。)

在志为思。

(脾之志也。宣明五气篇曰∶并于脾则畏。)

思伤脾,

(脾志为思,过则伤脾。怒胜思;怒为肝木之志,故胜脾土之思。怒则不思,是其征也。)

湿伤肉,

(脾主肉而恶湿,故湿胜则伤肉。风胜湿;木胜土也。)

甘伤肉,

(过于甘也。)

酸胜甘。

(酸为木味,故胜土之甘。)

西方生燥,

(金王西方,其气化燥。)

燥生金,

(燥则刚劲,金气所生也。)

金生辛,

(洪范曰∶金曰从革,从革作辛。故味辛者,皆金气之所化。)

辛生肺,

(辛先入肺也。)

肺生皮毛,

(肺主皮毛也。)

皮毛生肾,

(金生水也。)

肺主鼻。

(鼻者肺之官也。)

其在天为燥,

(气化于天,在西为燥。)

在地为金,

(形成于地,在西属金。)

在体为皮毛,

(皮毛属众体之金。)

在脏为肺,

(肺属五脏之金。)

在色为白,

(白属五色之金。)

在音为商,

(商属五音之金。)

在声为哭,

(悲哀则哭,肺之声也。)

在变动为咳,

(邪伤于肺,其病为咳。)

在窍为鼻,

(肺之窍也。)

在味为辛,

(金之味也。)

在志为忧。

(肺之志也。金气惨凄,故令人忧。宣明五气篇曰∶并于肺则悲。)

忧伤肺,

(忧则气消,故伤肺也。)

喜胜忧;

(喜为心火之志,能胜肺金之忧。喜则神畅,故胜忧也。)

热伤皮毛,

(热胜则津液耗而伤皮毛,火克金也。)

寒胜热;

(水制火也。)

辛伤皮毛,

(辛能散气,故伤皮毛。)

苦胜辛。

(苦为火味,故胜金之辛。)

北方生寒,

(水王北方,其气化寒。)

寒生水,

(寒气阴润,其化为水。)

水生咸,

(洪范曰∶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故物之味咸者,皆水气之所化。)

咸生肾,

(咸先入肾也。)

肾生骨髓,

(肾主骨髓也。)

髓生肝,

(水生木也。)

肾主耳。

(耳者肾之官也。)

其在天为寒,

(气化于天,在北为寒。)

在地为水,

(形成于地,在北属水。)

在体为骨,

(骨属众体之水。)

在脏为肾,

(肾属五脏之水。)

在色为黑,

(黑属五色之水。)

在音为羽,

(羽属五音之水。)

在声为呻,

(气郁则呻吟,肾之声也。)

在变动为栗,

(战栗也。大寒甚恐则有之,故属水。)

在窍为耳,

(肾之窍也。按前篇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开窍于耳。北方黑色,开窍于二阴。则耳又为心之窍。如本藏篇以耳之高下坚脆而验肾,则耳信为肾之窍,而又属于心也。)

在味为咸,

(水之味也。)

在志为恐。

(肾之志也。)

恐伤肾,

(恐则精却,故伤肾。凡猝然恐者多遗尿,甚则阳痿,是其征也。)

思胜恐;

(思为脾土之志,故胜肾水之恐。深思见理,恐可却也。)

寒伤血,

(寒则血凝涩,故寒伤血。阴阳应象大论云∶寒伤形。盖形即血也。)

燥胜寒;

(燥则水涸故胜寒。)

咸伤血,

(咸从水化,故伤心血,水胜火也。食咸则渴,伤血可知。)

甘胜咸。

(甘为土味,故胜水之咸。按∶新校正云∶详此篇论所伤之旨,其例有三∶东方云风伤筋、酸伤筋,中央云湿伤肉、甘伤肉,是自伤者也;南方云热伤气、苦伤气,北方云寒伤血、咸伤血,是伤己所胜也;西方云热伤皮毛,是被胜伤己也,辛伤皮毛,是自伤者也。凡此五方所伤,有此三例不同。愚按北方云燥胜寒,若以五行正序,当云湿胜寒;但寒湿同类,不能相胜,故曰燥胜寒也。诸所不同如此,盖因其切要者为言也。)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此节重出,注见阴阳类一。又天元纪大论亦稍同,详运气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