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八正神明泻方补圆

(《素问·八正神明论》全)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服,事也;法,方法;则,准则也。)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天有星辰,人有俞穴,地有道里,人有尺寸,无不合乎天运。天之明在日月,是谓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候,察也。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义如下文,及当考经络二十五。)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淖,濡润也。天温日明,阳盛阴衰也,人之血气亦应之,故血淖液而易泻,卫气浮而易行。天寒日阴,阳衰阴胜也,故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凝则难泻,沉则难行矣。淖,乃豹切。泣,涩同。)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精,正也,流利也。月属阴,水之精也,故潮汐之消长应月。人之形体属阴,血脉属水,故其虚实浮沉,亦应于月。)

是以天寒无刺,

(营卫凝泣也。)

天温无凝,

(血气易行也。)

月生无泻,

(恐伐其生气也。)

月满无补,

(恐助其邪也。)

月郭空无治,

(阴气不充也。)

是谓得时而调之。

(合乎天也。)

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日月之光移,则岁时之位定。南面正立,待而察之,则气候可得也。)

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

(虚其虚也。日当作曰。)

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

(实其实也。)

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月郭空时,血气方弱,正不胜邪,则邪气沉留不去。于此用针,故致阴阳错乱,真邪不辨,而淫邪反起矣。)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此下皆言天忌也。制,节制也。察寒温者在于日色,察盛衰者在于月光,察日月之盈虚往来,则在于星辰之宫度,故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天以日月为阴阳,人以营卫为阴阳,故用针者必察日月星辰之气度,以取营卫之虚实。)

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

(八正者,八方之正位也。八方之气以时而至,谓之八风。从所居之乡来者为实风,从所冲之方来者为虚风;实风主生长,虚风主杀害。察八正之位,则邪之伤人,虚实可知矣。八正八风三虚义,详运气类三十五、六。正气正风义,详疾病类四。)

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四时之气所在,如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又如正二月人气在肝,三四月人气在脾,五六月人气在头,七八月人气在肺,九十月人气在心,十一二月人气在肾,此皆气在人身也。至于天气所在,则八正之风,随时而至者是也。人身之气宜调于内,天地之气宜调于外,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盖恐因外而伤其内也。)

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

(身之虚,血气虚也。天之虚,八正之虚邪气及三虚也。以虚感虚,故邪气深入至骨而伤于五脏。)

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工能知而勿犯,犯而能救,故可弗伤。凡太乙所居之乡,气有邪正虚实,出乎天道,所当避忌,故曰天忌。又《九针论》以身形九野时日之应,亦曰天忌。详经络类三十五,并有图在《图翼》四卷。)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

(此下诸义皆释针经之文,即前九针推论章也。法往古者,取法于既往也。此云针经为古法,可见是书之传,其来最远,似犹有出轩岐之前者。)

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验于来今,察见在也,观日月之气候而调之于身。以古证今,以今合古,知往知来,其用安有不验?五色篇亦曰积神于心,以知往今,见脉色类三十二。)

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

(形气营卫,不形于外,故曰冥冥。而工独知之者,以知日月四时之变化,则天地阴阳之道尽;知参伍相合之妙用,则人身调治之法尽。若是者,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故见于冥冥焉。)

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 。

(通于无穷者,无方无体也,故可传于万世。其所以异于人者,以人俱不能见而我独见之,明察秋毫,在于若无若有之际,故谓冥冥,若神 。 (音仿。 音弗。)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

(义如上文。)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正邪,即八方之正风也。盖正风之大者为实风,微者即正风。从其冲后来者为虚风。刺节真邪篇曰∶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贼风篇曰∶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是皆正风之谓。虽为正风,亦能伤人,故曰正邪,亦曰虚风耳。第其中人也微,不若虚邪贼风之甚,故莫知其情形而人不之觉也。)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

(救其萌牙,治之早也。救其已成,治之迟也。早者易,功收万全;迟者难,反因病以败其形,在知与不知之间耳,所以有上工下工之异。三部九候义,详后十五。)

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其形也。

(知其所在者,知病脉之处也。三部九候,即病脉由行出入之所,故曰门户。情有不可知而形有可见者在乎此,得其形则情可察矣。)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易行焉。

(方,正也,当其正盛正满之谓也。方吸内针,气之来也,迎而夺之,恶得无虚,即此之谓,故可以泻。按∶《官能篇》曰∶泻必用圆,补必用方。与此相反,义见前第十。)

补必用圆,圆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

(圆,圆活也。行者行其气,移者导其滞。凡正气不足,则营卫不行,血气留滞,故必用圆以行之补之。荣,血脉也。排,除去也,即候吸引针之谓。呼吸补泻,详见下章。)

故圆与方,非针也。

(非针之形,言针之用也。)

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故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皆人神之所赖也。故欲养神者,不可不谨养其形。)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形可见,神不可见。易曰形乃谓之器,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

(形乎形,见乎外也。目冥冥,见粗者不见其精也。)

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所病有因,可问而知,所在有经,可索而察,则似乎慧然在前矣;然仍按之不得者,在见其形而不知其情耳。形者,迹也。)

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

(神乎神,二而一也。耳不闻,听于无声也。)

目明心开而志先,

(目着明,心藏神,心窦开则志慧出而神明见。)

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

(口弗能言,妙不可以言传也,故与众俱视,惟吾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观于冥冥,适若昏也。无所见而见之,昭然明也。)

若风吹云,故曰神。

(若风吹云,宇宙清而光明见也。豁然了悟,人则在心,至哉莫测,故谓之神。)

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以三部九候为之本原,则神悟可得矣。九针之论,特具其形迹耳。既得其神,奚借于迹?虽不存之,亦无不可。)